職場上有一種人特別常見:凡事都要自己來。你可能有遇過,或者你就是那個人。

凡事自己來的包山包海英雄

我剛入職場時,就是凡事自己來的的「包山包海英雄」。主管指派我負責一個系統、導入新專案,就算把所有事情攬在身上得熬夜爆肝,我也寧可自己來。理由很簡單,我覺得別人太慢、太不專業,還不如自己動手快一點。

直到後來我換到一家更大的本土公司,一個部門有10個人,那位主管非常不喜歡什麼都做的員工,他希望透過分工,讓每個人只專注於擅長的部分。剛開始我真的很不習慣,因為過去的工作經驗是一個人從頭做到尾,現在卻只能負責其中一小塊,常常覺得手腳被綁住,甚至擔心自己沒價值。

起初,我不斷想插手別人的工作,卻被主管提醒「要相信團隊」。在過程中,我慢慢看見分工的好處,當我只把心力放在自己擅長的事情上時,不僅效率提升,壓力也變得比以前小!

在與同事協作的過程中,我需要更清楚的解釋需求、理解他們的限制與想法,這也逼迫我練習更有效的溝通方式。

真正的頓悟時刻,是某一次專案臨時出現大問題,主管召集大家一起開會,我才驚訝的發現,透過每個人分享專業觀點,竟然那麼快就能找到解決方案!

那一刻我才意識到,單打獨鬥並不是一種能力的證明。如果你只會獨自完成工作,就沒有機會培養管理能力和溝通能力,對公司來說,也並不是一件好事。而管理這個技能,是你必須自己找機會成長的,如果一輩子都不培養,最終只會累死自己。

為什麼單打獨鬥會毀掉你的職涯?

1.能力再強,也有限度

人不是萬能的。專案需要跨部門支援、行銷需要數據、設計需要內容、業務需要方案,沒有人可以全都包辦。你逞強,只會讓自己累死,也拖慢進度。

2.老闆要的不是英雄,而是推動力

很多年輕人以為「自己做完」就是能力,但管理層更在意的,是你能否整合資源、帶動團隊,讓事情更快落地。一個人把事情做完,不等於做對或做好。

3.你會失去人脈與信任

孤軍奮戰的背後,常伴隨著「不合群」的標籤。久而久之,別人不會想找你合作,升遷時也少有人替你說話。職涯不只是硬實力的競爭,更是「誰願意跟你站在一起」的比拚。

4.你會不自覺陷入受害者心態

單打獨鬥的人常抱怨:「別人都不幫忙,只好我來。」但真相是,你從來沒有好好開口邀請過別人合作。你不是被孤立,而是自己築起了高牆。

3種最常見的「單打獨鬥心態」

  1. 效率迷思型:覺得別人太慢,自己最有效率,結果就是別人袖手旁觀,你累成狗。
  2. 怕麻煩型:不好意思開口、怕讓別人變很忙,會導致最後沒人幫你,因為大家早就看懂你不需要。
  3. 英雄主義型:覺得事情靠自己做才有成就感,結果專案成功了是團隊的,失敗了卻全怪你。

別再天真的以為公司要找的,是能單槍匹馬解決問題的高手。 真正走得長遠的人,都是懂得合作、能放大團隊價值的人。尤其升遷考核最看重的指標之一,永遠不是「你做了多少」,而是「你帶動多少人完成目標」。

一個人的完美,不值錢;一群人的成功,才是老闆眼中的績效。

該怎麼轉換心態,擺脫單打獨鬥?

  1. 學會分工,而不是逞強:把工作交給最適合的人,是專業,不是偷懶。
  2. 建立互惠心態:請求幫助時,也想想自己能回饋什麼,這樣的人,才會有長久的人脈。
  3. 公開肯定隊友:在會議中大方感謝夥伴,會讓你看起來更有格局,也更值得信任。
  4. 敢於求助,不要怕丟臉:承認自己需要支援,不是弱點,而是成熟。
  5. 把合作視為投資:每一次專案合作,都是在累積未來的支持網。

我常常在職場上看到這樣的悲劇:一個人拚盡全力,卻在升遷名單上被忽略;反而是那些懂得協作、讓團隊更有效率的人,拿到更多舞台。

單打獨鬥,也許能贏一時,但合作共贏,才能走一世。所以,如果你還習慣逞強,從今天開始試著放下執念,把一部分任務交給別人吧。

因為在職場裡,沒有人會因為你累到爆肝而佩服你,但一定會因為你讓團隊更強大,而願意推你一把。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