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專案進度落後、客戶抱怨不斷時,有些人慌亂失措,有些人卻能冷靜分析、找到解決方案。這個差別背後的秘密,正是成功人士的共同特質——情緒調節能力。
數據最有說服力。根據發表在PMC的跨職業薪資研究,控制年齡、性別、教育等因素後,高情緒智力者通常擁有更高薪資。
根據TalentSmart對職場人士的大規模調查,高情緒智力的人平均年薪比低情緒智力者多出2萬9000美元,75%的人事主管更將其作為升遷和加薪的關鍵指標。世界經濟論壇更預測,「情緒技能」需求到2030年將成長26%。
來自耶魯大學情緒智力中心的研究也顯示,最成功和最具創造力的人都有一個共同點:他們擅長調節自己的情緒。這不僅僅是關於保持快樂,而是能夠優雅的應對未知挑戰。
5大情緒調節策略
耶魯大學情緒智力中心的資深研究科學家通過長期追蹤研究,歸納出成功人士共同運用的五大情緒調節策略:
1.選擇對的時間做對的事
會調節情緒的人很會安排時間,知道哪些事會讓自己累,哪些事會讓自己有精神。科學家把這叫做「情境選擇」。這不是要你逃避困難,而是當你知道現在的辛苦是為了更好的結果時,就能提前準備好自己的心情。
2.換個地方工作
當工作讓你心情煩躁時,換個環境試試!從辦公桌走到咖啡廳,這個簡單動作會重新啟動你的情緒狀態。研究發現,環境改變能幫助大腦切換模式,原本的負面情緒也跟著轉換。
3.暫時做別的事
覺得煩躁時,先去做其他事情。研究發現,這樣不但能讓心情好轉,還可能讓你想到新的解決辦法。特別是當你有明確目標,又能在不同工作間切換時,創意最容易出現。
4.重新定義失敗
失敗時會失望、沮喪,這很正常。但別讓這些情緒阻止你再試一次。
關鍵是退一步保持好奇心:為什麼接觸的人會有某種反應?他們是真的不在乎,還是只是沒有足夠的資訊了解狀況?你也可以重新評估自己的情緒觸發點,例如當你感到緊張焦慮時,可能不是因為害怕,而是因為你對這件事很投入、很在乎。
5.真心改變,而不是假裝
面對討厭的工作,你可以選擇「假裝開心」或「真的讓自己開心一點」。
但假裝很累,真心調整自己的想法更有效。試著找出工作中真正有意義的部分,你會發現自己更有動力,也更有創意。
情緒調節不是天生特質,而是可以培養的技能。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能成功駕馭情緒,而不是被它牽著走的人,不僅能在職場中脫穎而出,更能在人生的各個階段都保持韌性和創造力。
資料來源:CNBC、PubMed、Niagara Institute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林易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