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的職場中,一種名為「安靜崩潰」(Quiet cracking)的新趨勢正在浮現,這一現象描述了員工在工作中感到無法前進和持續不滿的情況。
根據專家分析,這種情況可能會導致情緒上的耗竭。這在心理學中被稱為工作倦怠(Burnout),屬於慢性情緒與精力消耗的狀態,許多人選擇沉默應對,以避免可能遭遇的職業風險。
這種趨勢的出現,與之前的「安靜離職」(Quiet quitting)有著相似之處,後者是指員工在工作中表現出消極的態度,卻又不願意主動尋求改變。
專家指出,安靜崩潰的過程通常是緩慢的,可能需要數週甚至數月的時間來發展。許多員工可能並不知道這種情況有一個名稱,他們只感到被困在工作中,並且這種困境正在消耗他們的精力。面對這種情況,許多人可能會選擇向親友傾訴,但這種方式的效果並不一定理想。
AI成為唯一傾訴對象
隨著人工智慧(AI)技術的進步,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尋求AI的幫助來解決心理健康問題。專家提到,許多大型語言模型(LLMs)如ChatGPT等,已經被設計得更具備同理心,能提供情感支持和建議。
這些AI系統的可及性和低成本使得它們成為許多人的首選,尤其是在面對心理健康困擾時。然而,專家警告,依賴AI做為唯一的心理健康顧問可能會帶來風險。真正的心理健康問題應該尋求專業的治療師的幫助,而不是僅依賴AI的建議。
對於安靜崩潰的員工來說,尋找合適的支持和解決方案至關重要,避免將情緒壓抑在心中。在這個快速變化的職場環境中,如何有效應對安靜崩潰的挑戰,將成為未來工作文化的重要課題。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安靜崩潰」和「安靜辭職」,還有一個新興概念叫「安靜蓬勃」(Quiet thriving),代表員工雖不主動離職,但在工作中積極尋求心理健康與生活平衡,展現正向成長。這種趨勢在疫情後尤為明顯,體現員工對自主權、心理安全感及工作與生活平衡的更高追求。
資料來源:富比士
延伸閱讀:
「安靜蓬勃」是職場幸福解方,還是美化現實的糖衣?
OpenAI 執行長奧特曼警告坦承 AI 市場過熱,比擬 1990 年代網路泡沫
*本文獲「科技新報」授權轉載,原文:「安靜崩潰」成職場新現象,比安靜辭職更隱性的心理危機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倪旻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