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Cindy Lu,美國紐約大學(NYU)研究所畢業,20年500強外商品牌行銷工作經驗,熟悉B2C及B2B商業模式,管理過台灣、香港、中國市場,目前從事英文履歷及面試諮詢輔導工作。
這幾天在Threads上滑到一些貼文,內容皆是相同的套路,大約是「現在70%的HR在人力銀行都直接跳過40+的履歷,這就是中年求職者找不到工作的原因」。
當網友留言詢問數據來源時,有些發文者會說「是自己和身邊朋友的經驗」,有些則選擇不回答,看來中年求職的焦慮,已經變成流量密碼。
的確,最近我仍會收到這樣的提問:「你覺得對40歲以上的求職者而言,年齡是阻礙嗎?」。
我的答案是:「不是!」
過去作為部門主管時,我是面試官也是挑人選的主要決策者。在內部討論時,我沒有聽過有人單純把年齡太大當成問題提出來談。通常會聽到的是:
- 「這個位子好像不需要這麼資深的人。」→代表:你有的技能,跟年紀輕的人選差異不大。
- 「他好像對新的趨勢不是很了解。」→代表:你談到的做法已經跟不上時代。
- 「他滿堅持自己的一些做法」→代表:可能會很難說服、很難合作。
所以,真正造成阻礙的,不是年齡的數字,而是不自覺展現的「喚起年齡刻板印象」的特質。我想針對「年齡刻板印象」的問題,提供3個可以積極採取的行動。
1.展現對新科技的學習能力
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內,嘗試新事物、新科技、新平台的學習和應用,並將案例融入履歷和面試的內容中。
學習,不一定是花錢去上課或考證照。網路上有很多免費的資源,例如各種AI聊天機器人應用方式及提示語,YouTube、IG和Threads上都有很多人在分享,可以關注適用於自身工作的內容,實際做運用,在履歷上和面試時就有立基點去談。
2.展現擁抱變革的意願
回顧過去的工作經歷,找出曾經成功應對組織變革、流程調整或技術更新的案例,並在履歷和面試中,具體說明你在這些變革中扮演的角色、採取的行動,以及取得的成果。這能證明你具備適應快速變化的能力。
3.展現自己具備開放心胸及溝通彈性
在面試時,避免使用過於絕對或主觀的語氣,多使用開放式的提問來了解對方的想法。例如,當面試官提到你不認同的工作流程或團隊合作方式時,不要急著否定或提出質疑,可以先表達理解和好奇:「聽起來是個很有趣的新嘗試,可以多跟我分享一些細節嗎?」「這樣的合作方式,過去是否有成功的案例呢?」
同時,在描述自己的工作方式時,強調自己願意傾聽不同意見,並具備與不同背景同事有效溝通合作的能力。
可以分享過去為了達成共同目標,如何調整自己的溝通方式,與不同意見的同事達成共識的具體案例。這能展現你不是一個固守己見、難以溝通的老派員工,而是一個願意學習、樂於合作的成熟夥伴。
也許並不是每家公司都能公平的看待各年齡的求職者,但你可以積極的應對,做好打破「年齡刻板印象」的準備!
*本文獲「Cindy Lu(職場C引力)」授權轉載,原文:40+是「中年求職魔咒」?! 我用3招打破它!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