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中,許多人一聽到「向上管理」,就下意識聯想到「拍馬屁」、「逢迎討好」。但真正有效的向上管理,從來不是情緒性的取悅,而是理性的建立一種互相成就的合作關係。

要做到這點,首先要調整自己的心態。

主管不是全知全能的人。他們同樣面對來自上層的壓力、資訊不對稱,甚至經常無暇顧及細節。他們需要團隊成員提供清晰、可靠的支持與建議。

你不是在單向奉承,而是在雙向合作。你的價值,不只是執行任務,更是幫助主管做出更好決策。當你幫主管更快、更好的達標,主管自然也更願意分配資源、創造機會給你。

主管的成功,會成為你的加速器。當主管升遷、部門擴編、資源增加,最受惠的往往是第一圈的得力助手。懂得主動補位的人,不只是跟隨者,而是合作者和合夥人。

向上管理的第一步,就是從「討好」的舊思維,切換到「合作」的新框架。不是你低人一等,而是你選擇與主管站在同一邊,共同面對外部挑戰。

說主管聽得懂的語言、捕捉他的思維模式,才能一起進入戰場

向上管理的第二步,是看懂主管的世界。如果你不知道主管在乎什麼、焦慮什麼,很容易做出「自己以為有用、但主管根本不在意」的無效努力。利用以下這些技巧,看到主管看到的風景。

1.掌握主管的KPI

主管思考事情時,通常是目標導向。無論是營收成長、客戶滿意度、還是專案時程,每一個主管背後,都有明確被考核的數字或成果。

要了解他的KPI,就是掌握他的「優先順序」。可以主動詢問主管:「這個專案最關鍵的成功指標是什麼?」

在平常溝通時,也要刻意把你的進度和建議,對應到他關注的指標上。只要能幫主管推進KPI,你在主管心中,就不再只是「任務執行者」,而是「成果推進者」。

2.了解主管的個人偏好

除了數字指標外,每個主管都有自己的溝通方式和做事風格,這不只是習慣問題,更是天生思考模式的不同。

在暢銷書《拆解人性的四色溝通術》中,作者托馬斯·埃里克森(Thomas Erikson)提出,人可以依行為特徵,分為紅、黃、綠、藍4型:

  • 紅色型:直接果斷,重視結果,講重點。
  • 黃色型:充滿創意,重視互動與氛圍。
  • 綠色型:溫和穩定,重視關係與共識。
  • 藍色型:謹慎細膩,重視細節與邏輯。

因此,有的主管喜歡直接聽結論,有的主管則想深入了解過程細節;有的人在意速度,有的人更注重準確度。理解主管屬於哪一型,能讓你少走很多溝通彎路。

在每一次互動中,可以有意識的觀察。這些訊號,往往藏在主管平時的提問與回饋裡。只要小小調整,就能大幅提升你被理解、被信任的速度。

當你學會說主管「習慣聽的語言」,你們的合作就能少很多摩擦,多很多助力。

3.感知主管的壓力源

主管的壓力,通常來自於時間限制、資源不足,或是上層的期待。如果你能提早感知,就能主動支援,而不是等到問題爆發才臨時應對。

舉例來說,每次交付任務時,不只交「結果」,也可以簡短說明:「這個提案,我已經估算好預算了,方便你直接簡報使用。」

遇到困難時,不只是通報問題,更要同步提出初步解法。主管最需要的,不是只會報告問題的人,而是能一起把問題處理掉的人。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