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待的公司是一個夕陽產業
——在大企業從事餐飲業7年的30歲初讀者

麥可.桑德爾(Michael J. Sandel)的暢銷書《成功的反思:混亂世局中,我們必須重新學習的一堂課》中指出,在中國出生的孩子,社會階級提升的機率比在美國出生的孩子實現美國夢更容易。中國這個國家本身在成長,所以即便付出相同努力,在中國出生的孩子成功機率更高,中國的成長體系起到了槓桿作用。

也就是說,如果我所在的「組別/公司/產業」是夕陽產業,無論我再怎麼努力想成為超級巨星,組織還是有很高機率把我拖下水。

當然,在夕陽產業中的確還是有人成為超級巨星,但相對的這個人需要付出遠超過平均值的努力。因此,如果我所在的組別、我任職的公司、我所屬的產業可以支持我的領域時,這件事情對我的成長是有利的。

第一步:掌握朝陽產業

從現在起,來看看我有機會轉職到哪些產業,從此刻開始,要調查很多趨勢和很多人見面。

先來看看5年前的朝陽產業。當時電子商務和觀光產業盛行,去明洞時遇到的中國人還比韓國人多。

但凡事都有起有落,現在電子商務的成長趨緩,而旅遊產業要回到新冠肺炎爆發前的盛況還有好長一段路要走,那我們該如何預知5年後的狀況呢?在眾多捕捉趨勢的技巧中,下面3個技巧是我最喜歡的。

第一,人們都把錢花在哪?包括我在內的韓國人都花錢的地方就是朝陽產業。

第二,人們都把時間花在哪?每個人的一天都是24小時,除去睡眠時間後,還剩下16小時左右,而韓國人把這16小時都花在哪呢?以前每天都是花8小時到10小時在工作上,但現在越來越多人把時間分配到其他地方了,也就是斜槓工作者、打零工。

第三,人們都會去哪呢?必須了解人們會去哪裡才行,可能是韓國國內特定的區域,也有可能是特定的場所,只要知道人潮聚集的地方,就可以知道人們有興趣的事情是什麼,再以這個在資訊為基礎,就有能力可以預測出5年後的趨勢。

矛盾的是,這種趨勢雖然就在我們身邊,卻只有努力尋找趨勢的人才找得到。認真的思索、尋找、親身體驗,把自己打造趨勢捕捉者中的趨勢預測者。

第二步:了解所需的能力

統整一下未來5年朝陽產業所需的力量。有許多人會誤以為能力就是業務內容,但其實能力是「Skill Set」,彙整能力,才可以讓業務內容化為可能。

能力=Skill Set

  • 分析能力
  • 企劃能力
  • 協作能力
  • 調解紛爭能力
  • 掌握關鍵能力
  • 分辨優先順序能力
  • 創意性能力
  • 分析數據能力
  • 彙整能力後辦得到的事情⇨業務內容
  • 有分析數據能力和掌握關鍵能力⇨調查趨勢的業務
  • 有協作能力和掌握關鍵能力⇨開發新品牌的業務
  • 有協作能力和調解紛爭能力⇨調解組別之間紛爭的業務
  • 有分析能力和掌握關鍵能力⇨撰寫報告的業務

分析一個產業必須做的業務,就可以知道該產業所需的能力為何。我最近正在輔導公司內部各種資訊與通訊科技平台風險投資事業,因此必須知道組員本所需的能力,才能理解風險投資家的業務內容。

風險投資家必須執行的業務內容:

  1. 了解市場
  2. 掌握客戶的需求
  3. 企劃新產品、品牌、服務
  4. 透過行銷告知客戶
  5. 以客戶的反饋為基礎發展事業

將上述的業務內容轉換為下列技能。

  1. 調查市場業務⇨分析、掌握關鍵能力
  2. 調查顧客業務⇨分析、掌握關鍵能力
  3. 企劃業務⇨分析、區分優先順序能力
  4. 行銷業務⇨創意能力
  5. 企劃業務⇨分析數據能力

第三步:掌握能力的交集

我所擁有的能力和朝陽產業所需能力的交集,就是有利於我跳槽的能力。交集越廣,跳槽到該產業就越容易。

我以前從事的業務主要是新產品企劃,最重要的核心要素就是了解市場。我在愛茉莉太平洋、LG生活健康還有CJ工作的15年來,有80%的時間都花在分析市場,我大部分的時間都專注在市場上。

而後,當我在考慮要在跳槽到另一個產業時,我開始思考「我是市場分析的專家,但這種能力到另一個產業也派得上用場嗎?」,並開始整理分析市場所需的能力。

我分析了市場分析這個業務後,得出這個業務需要大量掌握關鍵以及分析能力,再列出需要這項能力的職業族群。有哪些產業是透過分析、比較市場來做決策的呢?我當時和很多公司面試,但大部分都是以市場數據進行決策的產業,也就是投資業。

和眾多金融圈新產品企劃組以及新產業加速器業者面試後,我最終跳槽到了另一家外商。我之所以能夠跳槽成功,並不是因為我掌握了該業務的關鍵,而是因為我十分了解這個產業所需的能力和我擁有的技能之間的交集。

為了跳槽,每年都要做的事!

第一步:更新履歷表

每一年都要更新履歷表,只要更新履歷表,就可以冷靜的評估我目前從事的業務在市場上的價值。

第二步:製作我未來的履歷表

當我晉升到課長以上的階級後,我都會定期更新我的「未來履歷表」,我3年後的履歷表會長什麼樣子呢?這就是我想成為的樣子。我偶爾會在Google或公司內部看到那些拿到我想要的職位的人的簡歷。每當這時,我都會把他們的履歷儲存下來,並歸納出如何才能擁有這樣的履歷。

第三步:實際應徵

即使你沒有跳槽的意願,我也建議你每年投履歷給1到2間公司,因為你可以在面試的過程中找出自己的不足之處,在公司裡這種機會是十分罕見的。逐漸累積這種機會,不儘可以提升面試的技巧,也可以改善自己的不足之處。

*本文摘選自高寶出版《年薪翻轉的向上轉職法

書籍簡介


《年薪翻倍的向上轉職法:六個讓你從B級到S級越來越值錢的職能心法》

作者:성일레인 Elaine Sung
譯者: 陳汶綉
出版社:高寶
出版日期:2025/04/16

作者簡介
성일레인 Elaine Sung

  • LG U+最年輕的專任委員
  • 美國第一創投、韓國前十強官方指導人員
  • 哥倫比亞MBA新生官方指導人員

    卡內基美隆大學工商管理學士學位、哥倫比亞MBA、哈佛大學碩士,專攻設計思考,具十五年以上PO(產品負責人)經驗。

    指導過國內外全球前500大新創企業,並擔任新加坡VISA新創專案評審委員。曾經歷美國雅詩蘭黛以兩億韓元併購Dr. Jart+的時期,現為LG U+首位加速器Accelerator(為一輔助新創公司的職位)以及最年輕的專任委員,專長為設計思考及精益創業(LSM, lean start-up method),曾擔任LG U+內部風險評估委員以及設計Hackathon開發人員之評委,並曾全權負責LG U+顧客中心方法論課程,親自培訓500名以上人員,其中更包含50名高階主管,以不斷透過改變組織和人員帶領企業邁向成功。目前正在讀書俱樂部——Trevari主導以上班族為對象的職涯加速器聚會,並於西江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參加該研究所之SMBA創業研討會。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倪旻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