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商場上的閒聊?

(X)對等關係,像朋友般對話。
(O)上下關係,像師徒般對話。

應該有很多人覺得,跟上司或客戶聊天,比一般閒聊來得累。

不知道說什麼才好,講話也不能失禮。雖然講一堆有的沒的不太好,但聊工作的事情也很奇怪,簡直進退維谷。

商場上的閒聊,基本架構跟一般閒聊其實沒有兩樣。持續對話、你來我往,建構起人際關係,重要的是對話過程,而非內容。商場上的閒聊也是同樣的道理。

那為什麼會感到緊張呢?因為我們根本誤解了彼此之間的關係,跳脫不了「閒聊指的是跟感情好的人隨便講講話」的印象,因而失常。也就是說,我們想用跟朋友在一起時直來直往的相處方式,跟必須小心翼翼對待的人來往,於是產生了矛盾。

面對上司或客戶這類地位比自己高的對象,有沒有什麼合適的方法可以稍微縮短彼此的距離,卻又保持非朋友的微妙關係?

「請指點迷津」,是商場閒聊的最佳平衡關係

採取「向對方請益」的態度,是商場上閒聊的正確做法,而非硬要對等談話。

不知道要以什麼樣的心態跟上司或客戶閒聊,才會越聊越尷尬。

這個時候,就率先開始進行「老師和學生的角色扮演」吧。

比方說,「我最近有個煩惱。」先稍微自我揭露,然後聊聊自己的近況。或者,針對對方提到的事物,像學生一樣舉手發問:「OO是XX嗎?請你教教我。」

這樣做,便可以維持「對方在上,自己在下」的關係,在工作的緊張關係和朋友的輕鬆關係之間,取得絕佳的對話平衡點;另外,也能緩解對方緊張的情緒,覺得「既然你都這樣問了」,而提供各種建議和資訊。這正是商場閒聊絕佳的平衡關係。

維持這種師徒關係,就算聊到鋼彈的經典名言,或是歐洲市場現況,也一點都不需要感到驚慌失措。

只要說「不好意思,問個門外漢的問題」、「很抱歉,問這麼無知的問題」,然後請對方教你。對方不但心情愉快,你也可以吸收到新知,一石二鳥。

「老師和學生的角色扮演」,並非向工作上的合作對象貶低自己,也不是如朋友般的對等關係,而是恰到好處的上下關係。

這個方法也可以用在另一半的父母,或是年紀差很多的長輩身上,非常好用。

POINT:師徒關係,讓你跟有所顧忌的對象也能聊得開心。

切入話題的方法

(X)從專精的領域切入。
(O)從擅長的觀點切入。

有些人為了跟客戶聊得上話,開始培養新的興趣,吸收新聞和時事新知,以作為聊天的話題。這樣的想法,是以知識的廣度決勝負。

或是瘋狂吸收知識,創造一個「這我很在行」的領域。有些人學會專精到不行的知識,當作自己聊天時的話題切入點。這樣的策略,是以知識的深度決勝負。

這些努力當然值得肯定,而且拿來當作聊天的話題,應該也可以聊得很熱絡。不過,那最終只能停留在表面的對話。

因為,知識只能停留在知識階段,無法反映出那個人的性格。

所以我的建議是,閒聊時應該要有屬於自己的觀點、切入點,而非專精的知識領域。比方說,我有個顧問業的朋友,他是「物流」領域的專家。

任何現象,他都能從「為了確實傳遞事物,需要什麼樣的架構」這樣的觀點切入來思考和談論。凡事都從這種角度切入,因此早已習以為常。

像我就是鑽研「人際關係」。我習慣從人際關係的角度分析各種事物。無論是政治話題,還是體育新聞,都可以思考其背後有著什麼樣的人際關係、人們又有什麼樣的心情,因此對任何事物都能保持高度的好奇心。

擁有串聯所有話題的觀點

只要像這樣,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獨特觀點,既可以跟不同領域的人聊,也能做出自己獨特的評論。也就是說,可以聊得「又深又廣」。

比方說,對方這樣展開話題:「我有養狗,最近常帶狗狗去專屬的運動空間玩。」這個時候,就算你沒有養狗,對狗也毫無興趣,只要有自己獨特的觀點,一樣聊得起來。

擁有「物流」觀點的人,可以從「狗狗專屬的運動空間是什麼樣的地方啊?那個場所必須確保人可以順暢通行,而且要有足夠的空間」等角度來聊。

而擁有「人際關係」觀點的我,則是對「什麼樣的人會去狗狗專屬的運動空間?飼主之間有交流嗎?」等問題感興趣。

當然,獨特的觀點並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你可以先把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寫下來,然後試著思考這些事物有什麼共同點。

獨特的觀點不僅是閒聊時的便利工具,也會是你人生的利器。

 POINT:從自己獨特的觀點切入,便能聊得又廣又深。

*本文摘選自方智出版《最高閒聊法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倪旻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