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玉置泰子,1930年5月15日生,70歲開始學電腦,66年來擔任會計和庶務工作至今。2020年11月獲金氏世界紀錄認定「世界最高齡的總務職員」。

打招呼就像清掃一樣,是職場裡該徹底落實的基本功,也是溝通的起點。有些人面對客戶時能熱情問候,卻在辦公室裡對同事打招呼時顯得有點生硬或敷衍。

其實,輕鬆的說聲「早安!」或「辛苦了!」讓每天的工作都從簡單的寒暄開始,職場的氛圍自然會變得更愉快。

在一個問候聲此起彼落的工作環境裡,大家不僅能感受到團隊的凝聚力,還能營造出一種專注投入的氛圍,讓工作更有幹勁。

而且在氣氛開放自在的情況下,彼此更容易聊開,話匣子一開,新點子自然就會蹦出來,不但工作上的小失誤都能坦然面對,在資訊交流上也會變得更順暢。

再者,資深的主管往往能從部屬打招呼的聲音裡聽出點端倪,比如「今天聲音有點小,是不是沒睡好?」或者「感覺有點疲憊,最近是不是太忙了?」這些小細節,其實也能讓大家更懂得彼此的狀態,工作起來更有溫度!

在疫情爆發期間,公司內戴著口罩工作已經成了理所當然的事。此外,為了防止病毒擴散,大家也被要求將交流減少到最低限度。

從營造良好工作環境的角度來看,這樣的情況其實不太理想。不過,在需要戴著口罩時,如果能透過口罩,跟同事在相遇時對視且點頭示意,也是一種不錯的打招呼方式。當然,假如能再小聲補上一句「早安」,那就更好了!

當覺得辦公室裡打招呼風氣不夠熱絡時,身為上司或前輩的,就應該主動帶頭問候大家。

如果上司以身作則,打招呼的習慣自然會擴散開來。與其不停的提醒大家「要記得打招呼哦!」說到讓人厭煩,倒不如每天精神飽滿的主動向大家問候,這樣效果更明顯。

要是上司自己都不怎麼打招呼,卻說「有事隨時可以找我聊!」這話聽起來恐怕也沒什麼說服力。

相反的,如果上司總是主動向下屬打招呼,下屬也會感受到被重視,進而更願意主動回報工作進度、聯繫與商量事情,彼此溝通自然更加順暢。

把打招呼融入日常對話

我在日常會話中會加入打招呼的用語,這是我從新人時代起就延續至今的習慣。特別重要的是,每天早上第一次見面的打招呼。

假設昨天被交代的文件,一大早就要拿給直屬上司。此時,在我報告「文件做好了」之前,我會先說「早安」,然後一邊看著上司。如此的小習慣,也能緩和對方的心情,讓我們之間的溝通變得和諧。

因為幾乎沒有人會無視於別人跟自己打招呼,所以如此一來,就自然而然形成了一次交流。

想看看,如果一早到公司,發現上司正緊盯電腦忙著處理工作,你只說了一句「文件做好了」,那麼上司可能只會回你一句「謝謝」,然後話題就結束了。

這樣一來,上司或許也會因為忙碌而把你的文件擱一邊,久久才抽空查看。但如果你先加一句「早安」,再說「文件做好了」,就會像觸發化學反應一樣,整個氣氛變得不一樣。

一大早就忙碌無暇顧及其他事情的上司,當聽到下屬說「早安」,也會反射性的從電腦螢幕移開目光到你臉上,對你說:「早安!辛苦了!這是昨天交代的文件吧?謝謝你這麼快就弄好。」這樣一句簡單又帶有溫度的話語,能讓彼此的交流更加順暢。

從一早就忙得不可開交的上司,光是因為這樣一個自然的問候,也能稍微放鬆一下,做個深呼吸,並且更快注意到你交付的文件,讓相關工作更順利的進行。

打招呼的習慣,不僅有利於對方,對你自己來說也有正向影響。當彼此打招呼時,無論是主動的還是回應的一方,心裡都會感到溫暖,這種感覺,相信許多人都有經驗。

這樣的現象其實也有科學依據——當人與人之間有交流或互動時,體內會分泌「快樂荷爾蒙」。

這種荷爾蒙名為「催產素」,它有助於緩解日常壓力,而當催產素分泌增加時,彼此的信賴關係也會更加深厚。

因此,不只是面對上司,當你要和公司其他同事說話時,如果能結合打招呼,都是值得培養的好習慣。

*本文摘自遠流出版《百歲上班族的幸福工作術

書籍簡介

《百歲上班族的幸福工作術:年齡不是問題!我活得很好,是因為做著喜歡的事》

作者:玉置泰子
譯者:童唯綺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25/04/25

作者簡介

玉置泰子

1930年5月15日生,商校畢業後、25歲時進入三興鑌螺公司(以製作螺絲為主,現在改稱「三興工業」),70歲開始學電腦。66年來擔任會計和庶務工作至今。比現任會長年長11歲,而且年資久遠,所以也負責新人教育訓練,傳授該社歷史的工作。2020年11月獲金氏世界紀錄認定「世界最高齡的總務課長」。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