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上,熱心助人聽起來像是一種加分項,誰不想成為人緣好的同事呢?但如果幫錯忙或被軟土深掘,不但得不到感謝,還可能惹得一身灰,我就親眼見過一個「善良翻車」的案例。

我的部屬A,是公司裡出名的好媽媽型同事,她不太計較,出國旅遊會幫同事代購,也時常協助別人工作。然而,她濫好人的個性,卻讓同事B得寸進尺,甚至把自己做不完的工作丟給她,出問題時還企圖讓A背鍋。

說實話,我們公司人力精簡,難免出現需要互助合作的工作。例如整理倉庫、產品貼標這類不重要也不緊急的庶務。B是這些沒績效雜事的負責人,但B的工作效率極低又慣性拖延,總說自己「做不完」。

多數時候我和A會主動幫忙,讓B越來越依賴我們。某次,因為我和A工作繁忙,無法抽身幫B時,B竟然向高層抱怨,指責A沒有團隊精神。

從那次的案例,我體會到幫忙本身沒錯,但若踩中雷區,不僅沒人感謝,還可能讓自己成為背鍋俠。

熱心助人,千萬別讓自己陷入5種窘境

真正的職場高手應該懂得保護自己的時間與成果,以下是5個「幫忙雷區」:

1.不劃清界線,成為別人眼中的「好好先生/小姐」

建議大家在決定是否幫忙前,先搞清楚「這件事是否在我的責任範圍內?」。若不是,請接著判斷想幫忙的動機,究竟是為了促進合作,還是怕得罪人?

必要時要試著禮貌拒絕,例如:「我很想幫你,但我手上的專案今晚必須交,否則會影響整體進度。」既禮貌又堅定。

2.不評估能力就答應

有些人為了有「全能」的表現,而接下自己完全不熟的任務,結果反而幫倒忙。我曾看過同事接下設計師的臨時任務,以為排版很簡單,結果交出不合規格的檔案,反而讓設計師週末加班重做。說真的,術業有專攻,不需要幫自己不擅長的事。

3.沒有書面記錄的口頭幫忙

切記,幫忙若沒留下證據,會很容易讓你的功勞被搶走。例如,在幫助同事完成報告後,發一封簡短的郵件,內容要提到:「檔案是我幫你完成的報告。」在哪天需要證據時,至少能證明自己參與過。

職場不是靠「默契」運作的世界,簡單的書面記錄既能保護自己,也能讓你更專業。

4.捨本逐末的「義氣相挺」

最危險的幫忙,是為了顧人情而犧牲自己原來的工作。我曾看過資深員工為了幫朋友的部門趕簡報,延誤自己的專案2天,老闆還當眾點名他工作優先順序有誤。職場上的義氣相挺,必須建立在不會影響主戰場的前提下。

5.扛下本該由他人面對的責任

長期幫人「收爛尾」,只會讓對方習慣依賴你。我初入職場時,曾多次替同事做他沒完成的數據分析工作,久而久之,對方把丟爛攤子給我視為理所當然。我從那次獲得的教訓是,真的想幫別人忙,應想辦法指導對方解決問題,而不是直接跳下去做。

幫助人的3個原則:幫得出彩、乾脆,也要幫得公開

最後,再提醒大家一下,幫忙是一門藝術,並非「有求必應」,而要選擇性的投入。分享我的3個幫忙原則:

  1. 幫得出彩:自己有專業優勢、時間充裕,且結果能雙贏。
  2. 幫得乾脆:接下任務後一次解決,避免反覆拖延。
  3. 幫得公開:讓相關主管知情,既能建立團隊績效,也避免被誤會。

人在職場上必須先確保自己不缺氧,才有餘力救人。下次同事求助時,別急著答應,先看清楚這條路你熟不熟、該不該走,因為真正的職場高手,不是誰的忙都幫,而會幫對人、幫對事,並在對的時機出手。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