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中,爭取資源往往是一場心理戰。

許多專業工作者明明有好的專案構想,卻因為不懂說服、提案不具說服力,導致爭取資源失敗、專案卡關,甚至錯失關鍵的職涯發展機會。

這篇文章整理我一路以來在提案與爭取資源上的觀察與經驗,特別是面對層級更高、視角更廣的決策者時,該如何調整思維與策略,讓你在關鍵時刻被看見、被支持。

1.從「需求」轉為「策略」層級溝通

高層不會因為你有「需求」就批准資源,他們更在乎的是:這筆資源是否有助於實現企業策略。你可以從以下3個角度說明:

  • 是否有助於公司達成關鍵目標?連結企業願景或KPI。
  • 投資回報是什麼?例如提升效率、增加營收、降低風險。
  • 不投資的機會成本是什麼?決策者常常更擔心錯失良機。

重點:當你能用「策略影響」來打動高層,而不只是提出「執行需求」,決策者才會認真考慮你的請求。

2.用數據與案例說話,提高可信度

決策者不憑直覺做決定,他們需要「證據」來降低風險感。

你可以:

  • 提供市場趨勢、競爭對手動態、內部績效數據等。
  • 蒐集業界成功案例,建立可行性信心。
  • 先行試點或實驗驗證,獲得初步成果與回饋。

重點:基於數據的提案,會讓決策者更難拒絕。

3.預先處理決策者的潛在顧慮

即使你提案合理,決策者仍可能擔心風險。常見顧慮包括:

  • 預算是否合理?提供成本效益分析,分階段執行更具彈性。
  • 是否影響其他專案?提前評估並提出解法。
  • 是否有更好的替代方案?進行競品或替案比較。
  • 是否符合當前策略優先順序?將你的提案與企業當前重點對齊。

重點:先解決疑慮,再請求資源,會讓決策者更放心。

4.讓決策者參與,而非只做「選擇題」

比起被動的等待批准,更有效的方式是讓決策者參與討論與選擇。舉例來說:

  • 「若要讓專案成功,您覺得資源應該如何分配?」
  • 「我們有兩種方案:A預算較高但成效快,B較省成本但速度慢,您怎麼看?」

重點:當決策者參與討論時,他們會更傾向支持你。

5.尋求內部關鍵人物的助攻

有時候直接說服老闆不容易,但若能爭取關鍵影響者的支持,效果會好得多。例如:

  • 私下與高層親信、資深同事或跨部門主管溝通。
  • 轉為跨部門共識,提升優先權。
  • 請影響力人物背書或共同提出。

重點:平時要累積「人脈資本」,建立信任與合作基礎。

6.讓資源請求「可選擇、可調整」

與其逼決策者只能說「給」或「不給」,不如提出具彈性的選項。例如:

  • 最低可行方案:最小資源投入也能啟動的選擇。
  • 標準建議方案:投資與成效平衡的主方案。
  • 加碼方案:若能投入更多,可望放大效益。

重點:給予彈性與選擇,決策者才會有參與感與主控權。

資源爭取成功,是職涯成長的加速器

在職場中,懂得爭取資源的人,才真正有機會推動專案、實現目標。

不只是會提案,更重要的是——你要懂得從策略思維、數據佐證、顧慮處理、決策參與到關係經營,多面向提升自己的影響力。

即使最終資源不是百分百滿足,只要方向正確、論點紮實,也能提高成功率,讓決策者更願意支持你。

你越懂得「如何說」,就越有機會得到你該得的資源。

*本文獲「愛蜜莉的人生演算法」授權轉載,原文連結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倪旻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