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動開會是種移動式開會法,適合2到3人,最多4人。史蒂夫·賈伯斯(Steven Jobs)的傳記提到他熱愛透過長時間散步展開嚴肅的對話。
其他身體力行也提倡邊走邊開會的領袖還包括Facebook執行長馬克·佐伯格(Mark Zuckerberg)、Twitter共同創辦人傑克·多西(Jack Dorsey),以及前美國總統巴拉克·歐巴馬(Barack Obama)。
會這麼做的也絕不是只有知名公司,不分規模大、中、小的各個組織都見得到。這麼頻繁的使用不禁令人想問:研究結果是否也支持這個開會方式?
邊走邊開會,活力、專注力、投入度都提升
走路很健康,不少報章雜誌都提過走路對健康的益處:心血管疾病減少、更能控制體重、罹患各種癌症和失智症的風險都能降低、膽固醇降低、強化骨骼和肌肉。不只是身體上的好處,研究也證實戶外運動跟身心健康有關。
《Inc.雜誌》曾報導嬌生集團內部對於邊走邊開會有哪些益處的研究,其中嬌生副總裁傑克·格勒佩爾(Jack Groppel)表示:「我們的研究裡,開始『邊走邊開會』90天以後,同仁感受到自己更有活力、專注力提升,投入度也更高。」
提高活力和投入度無疑對會議有益,而且能反過來促進專注力和創造力。在創意這部分,聖里奧大學(Saint Leo University)管理學助理教授羅索·克雷頓(Russell Clayton)曾在《哈佛商業評論》發表文章,談及他和同事對走動式開會的幾個研究,對象是美國的150名在職成年人,其中,邊走邊開會的人更常回報自己高度投入會議,比例高出8.5%。
不只如此,開走動式會議的人也表示自己在工作上更有創意。儘管觀察到的效益很小,但如果把一個人參加的所有會議都納入考量,在人數與時間的加乘下,小小的效果也能帶來可觀的改變。
此外,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研究人員做過一項可說是在這方面最為嚴謹的研究,探討走動和創意之間的關聯,成果最近發表在《實驗心理學:學習、記憶和認知期刊》。超過80%的受測者走動時的表現比坐著更有創意,其中又屬在戶外走路時最有創意。
綜上所述,走路不但有益身心,也能解放更大的創新思維潛能。
無法滑手機,溝通更坦誠也更專注
走動式開會的擁護者進一步主張這種會議的成果更好,理由有幾個。
首先,走動式會議能促進溝通,因為參加者較無法透過手機或筆電一心多用處理其他事務,所以參加者會更用心開會、更專注。
另外有人認為,走路能讓人不那麼拘泥於禮節、比較不拘謹,也讓人更坦誠溝通。
以上的重點並不是要徹底廢掉會議室,投影機、白板跟桌子在某些情況下,絕對還是必要的,也有些時候,會議的內容不適合邊走邊談(比如紀律處分會議)。
以下是運用走動式開會的其他幾個注意事項:
1.走動式開會真的只對小型集會有效。2到3個出席者是最理想的,主持技巧夠出色則可以多至4人。
2.必須搭配不用科技設備的議程。話雖如此,我推薦一位主持人用手機上的語音轉文字功能做備忘錄,以便在走動期間記錄重要內容,這樣做快速又簡單。
3.走動式開會不適合很仰賴輔助素材或需要做大量筆記的討論。
4.這種會議依然需要適當的規劃和架構才能完整發揮潛力,所以最好還是準備經過妥善考慮的議程。這種開會並不只是工作期間的休息而已。
5.如果打算舉辦走動式會議,應該事先告知出席者,免得他們在抵達現場時嚇一跳(比如說有些鞋子不適合走路走太久)。雖說我建議穿舒適的鞋子,但走路應該慢慢走,絕對不要變成有氧運動。
6.理想情況是在戶外走,假如沒辦法,只在建築物內部走動也足以讓人換換口味了。無論是哪一種環境,請慎選路線,最好選擇相對安靜、可以繞圈子的路。如果無法繞圈子走,請確保最後走到經過所有人同意的地點,像是咖啡廳、停車場或員工餐廳。
我想引用維珍集團(Virgin)執行長理查·布蘭森(Richard Branson)在部落格寫過的一段話:
「只要有機會,我通常想挑戰向前多跨幾步——純粹是字面上的意思,也就是邊走邊開會。有時候我甚至會給自己設定挑戰,要在繞完一個街區的時間內想出行動計畫:5分鐘,開始!
人有很多時間都是在開會上浪費掉的,大家忘了議程的存在、議題的討論偏離預想、岔題到其他事情等。
雖然有些情況的確有必要開工作坊或深入報告,針對單一主題的開會其實很少需要超過5到10分鐘。站著開會的話,你會發現大家做決定的速度挺快的,而且沒人打瞌睡!
況且在繁忙的一天之中,這也是找機會做點運動、維持專注力的好方法。不在會議室開會的另一個好處是少了各種花俏的工具,反而可以著重於真正的溝通。」
*本文摘自平安文化《高效開會聖經》

《高效開會聖經:99%的會,其實都開得不對!》
作者:史蒂文·羅吉伯格
譯者:陳思穎
出版社:平安文化
出版日期:2025/08/26
作者簡介
史蒂文·羅吉伯格(Steven G. Rogelberg)
北卡羅來納大學夏洛特分校管理學、心理學及組織科學教授。曾任組織心理學博士班主任。
擁有北卡羅來納大學的校長講座教授(Chancellor’s Professor)榮銜,無論在美國國內或國際上都有跨領域的傑出貢獻,曾獲組織心理學協會(Alliance of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會員推舉擔任秘書長。他已發表超過一百篇論文著述,探討的主題包括職場會議、團隊效能、員工投入度、組織研究方法,研究成果散見於《洛杉磯時報》、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新聞網、《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芝加哥論壇報》、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衛報》、《國家地理雜誌》、《科學美國人心靈》、《富比士》等報章雜誌與節目。除了研究和教學之外,他也接受企業組織的諮詢,這些公司的規模有大有小,包括IBM、美國教師退休基金會、寶僑家品、威富集團、西門子等等。
他亦接受世界各地大學的邀請,前往擔任客座學者和客座講師,現為《商業與心理學期刊》(Journal of Business and Psychology)以及《人才管理入門》(Talent Management Essentials)系列書籍的主編。
羅吉伯格教授另創立並主持幾個大型外展計畫,聚焦於非營利組織的健康與成效,服務的非營利組織超過兩百五十個。
曾經榮獲美國工商與組織心理學協會(Society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的人道精神獎和傑出服務獎、國際心理學榮譽協會(Psi Chi)的年度教授獎、博林格林州立大學(Bowling Green State University)的師鐸獎,以及洪堡研究獎。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