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5點了,心情已經準備好下班,沒想到這時主管突然丟了一個訊息:「不好意思有件緊急的事情,今天需要你幫忙完成,明天一早給我。」這時候你會怎麼做?
有些人的反應可能是:「好,我今天加班弄完。」這樣的回應聽起來很負責,但長期下來,若總是公司的「救火隊」,反而會導致工作效率下降。
比較聰明一點的人可能會思考:「有沒有更有效率的方式?」例如找工具加速流程,或是請同事幫忙分擔部分工作。
更資深的職場人士,則會評估這項工作的重要性,並且勇敢的與老闆討論優先順序,而不是直接接受所有任務。
而真正的高手,會建立系統來避免「突發任務」干擾核心工作。他們知道,真正的關鍵不在於能不能做完,而是這件事值不值得做?
我覺得,職場前期的成功在於說「好」,但漸漸變資深後,學會說「不」,反而會決定你的高度。
說「好」,是為了成長和得到信任
在職場上,有時候我們必須接受新的任務,但並不是所有工作都值得接下。什麼時候該說「好」呢?
1.是學習或成長的機會
如果這項任務能讓你學到新技能、接觸新領域,或者補強你的能力缺口,即使它會增加短期工作量,長遠來看仍然值得投入。
例如,你是內容寫手,但老闆希望你協助數據分析,短期內會產生新壓力,但長期來看,這是一個讓你學會「數據驅動內容策展」的機會。
2.可以提高能見度
有些任務雖然看似額外的工作,但能讓你被高層注意到,或是提升你在團隊中的話語權。例如,公司臨時要準備一場高層簡報,如果你願意主動承擔,不僅能展現你的能力,也可能讓你獲得更多發言權,甚至影響未來的專案方向。
3.符合長期發展目標
如果這件事和你的職涯發展方向一致,即使額外增加負擔,也會是值得的投資。例如,你的目標是進入管理層,現在有一個跨部門協作的機會,雖然不是你的主要職責,但這是累積管理經驗的好機會。
說「不」,是為了做更有價值的工作
很多人認為說「不」是推卸責任,或者會讓自己顯得不配合。但事實上,真正聰明的人,懂得拒絕低價值的工作,將時間與精力集中在更重要的事情上。什麼時候應該勇敢說「不」?
1.低價值、可被替代的任務
有些工作並不是「非你不可」,但如果你不懂得拒絕,可能會變成「好用的人」。例如,有些會議你參加與否對結果沒有影響,但如果你不說「不」,每週都會被拉進去浪費時間。
2.會影響更重要的事
如果一項新任務會導致你無法完成更重要的核心工作,那麼說「不」才是負責任的選擇。例如,你正在處理一個影響公司業績的專案,但主管突然丟給你一個雜事性的工作(如整理報告格式、找數據),這樣會影響真正重要的事情,就得做出選擇。
3.說「好」的機會成本過高
如果一件事需要你投入大量時間,但產出有限,說「不」才是更理性的選擇。例如,你的老闆請你幫忙整理一份詳細的市場調查報告,但你知道這份報告只是用來應付例行會議,沒有人會真正深入閱讀。
職場上的談判,如何優雅的說「不」?
知道何時該說「不」是一回事,但如果方式不對,可能會讓人覺得你不好合作,甚至影響職場關係。高手懂得在拒絕的同時,仍能讓對方感到尊重。以下是幾種讓「不」更有說服力的技巧。
1.重新定義問題
有時候,問題的本質並不是「要不要做」,而是「有沒有更好的做法」。Elon Musk時常用第一原則思考事情,他會問人:「你是否用最簡單、最有效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當有人要求你做一件低價值的事時,可以反問:「這件事的核心目標是什麼?有沒有更快、更有效的方式可以達成?」這樣的回應不僅會拒絕低效的做法,還提供了解決方案,讓對方感受到你的價值。
2.提供替代方案讓人接受
有時候直接說「不」可能會讓對方覺得你不願配合,提供替代方案可以降低對方的抗拒感。可以說「如果這件事能延後到明天下午,我可以確保有更好的品質。或者,我們找Y同事一起協助,可以更快完成。」
這樣回應不是拒絕,而是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案,讓對方覺得你在幫助他,而不是直接推掉任務。
3.影響決策者的優先順序
如果發現主管常塞很多臨時任務給你,你或許可以幫助他看清優先順序。像是:「目前我正在處理A和B,如果要插入這個新任務,請問您希望我優先處理哪一個?」
這樣的問法,不是單純拒絕,而是讓對方做選擇,並讓他意識到,新任務可能會影響更重要的事。這個方法可以讓主管重新評估工作內容,甚至取消他對你的工作要求。
最成功的人,不會做最多事,而會選擇做最對的事
我們常以為,努力做更多事就是職場成功的關鍵,但真正厲害的人不會忙不停,而會懂得篩選,聚焦在最能產生影響的事情上。下一次面對突如其來的任務時,別急著答應或拒絕,先問自己:
- 這是值得投入的機會嗎?
- 它會影響更重要的事情嗎?
- 有沒有更好的處理方式?
真正的高手,知道如何有策略的做選擇,並且用談判技巧影響決策,讓自己的時間發揮最大價值。說「好」能帶來機會和信任, 說「不」能帶來專注和創造更多價值,會選擇的人,才有辦法走得更遠。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