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盧世安。人資小週末社群創辦人,在「資態:HR Times」自媒體擔任總編輯、「為你職引」職涯輔導媒合平台召集人、台灣人資研習塾規劃者。

HR這個行業就像是一場無止盡的真人實境秀,每天都有新的戲碼上演,劇情走向往往出乎意料。如果你以為HR只是簡單的「招人、管人、發薪水」,那你一定是還沒見識過人性的幽暗角落。

本文帶大家了解HR眼中的6個人性潛規則,並揭示不為人知的職場的真相,同時也幫助HR們能夠在這個高壓、不確定、充滿矛盾的環境中存活下來。

這篇文章沒有雞湯,只有黑色幽默。如果你是HR,請準備好笑著流淚;如果你不是HR,那就好好珍惜你的人生,因為你至少不用處理這些爛攤子。

1.太過正經的HR,真的很無趣

剛入行的時候,總覺得HR是一份充滿責任感的工作:我們要建構公司的核心價值、我們要幫助員工發展職涯、我們要成為橋樑,讓組織變得更好⋯⋯。

幾年後,你發現這些話聽起來像極了詐騙廣告,因為現實是:

  • 你設計了一套完美的績效考核制度,結果主管一聲令下:「今年績效評分大家都填一樣,別給我搞事情。」
  • 你花了2個月規劃一場公司文化培訓,結果員工只關心:「有沒有免費午餐?」
  • 你認真分析市場行情,為公司找來頂尖人才,結果老闆只問:「這個人能不能接受3.8萬?」

結論是,HR要想活得久,幽默感比專業技能更重要。不然你每天都會被這些光怪陸離的事情氣到內傷。

2.人才管理的3大分類:性、愛情、婚姻

HR的招募工作,跟談戀愛其實沒什麼兩樣,甚至更像是一場「相親市場」:

  • 性=短期合作,如臨時工、約聘人員:彼此沒什麼承諾,重點在於短期需求的滿足。
  • 愛情=長期員工,但還不到關鍵人才:彼此相處愉快,有穩定的互動,但公司還沒決定要全力投資你。
  • 婚姻=核心關鍵人才或高階主管:這類人才的獲取,涉及到更長期的承諾與利益交換。

HR常見的錯誤就是,用婚姻的標準找短期關係,用短期的心態去管理婚姻關係。

老闆:「這個人必須24小時待命,最好主動加班,薪資35K可以嗎?」

HR(內心OS):「老闆,你這開價是叫人來當義工?」

3.HR的理想 vs HR的現實

剛入行的HR:「我要幫助公司招募優秀人才,讓大家都能快樂工作!」

3年後的HR:「請問薪資帳戶是中國信託還是台新?」

5年後的HR:「這次開的職缺是『真的缺人』,還是又是個『虛假職缺』?」

HR的熱情,就這樣在每一次的現實打擊中,被消磨殆盡。有些HR覺得自己是企業文化的建設者,結果最後變成了Excel操作大師。

4.30歲後,HR的生存難度x10倍

在HR這條路上,30歲是一道明顯的分水嶺。

30歲以前,你的工作重點是:行政庶務、填表、發公告,反正就是「聽話、執行、做好基礎工作」。

30歲以後,你的工作難度會倍增,因為這時候老闆會開始要求你:懂數據分析,算人力成本、做市場薪資報告。

搞定大老闆,能用專業語言讓高層滿意。處理內部政治,讓不同部門的利益平衡。最殘酷的是,如果你到了35歲,還停留在「發薪資單、處理請假、招基層員工」的工作模式,那你的職業天花板已經出現了。

5.HR心軟的成本很高

HR是個極容易讓人陷入道德兩難的職位,因為人性總是讓你不忍心,但現實卻會狠狠的教育你「心軟是種錯誤」。舉個例子:

員工:「HR,我家裡有點困難,可以預支薪水嗎?」心軟的HR:「好吧,我幫你跟老闆申請。」結果員工領完預支薪水,下個月直接提離職,然後消失無蹤。

老闆罵的是誰?當然是HR。

HR必須謹記:人心測不準,政策才是剛性的依據。

6.人性的本質:你越會玩政治,越受尊重

HR在公司裡的地位,取決於你能搞定多少麻煩事。會談判、懂政治、能搞定高層的HR,會被視為「戰略夥伴」。只會發薪水、處理行政事務的HR,永遠被當成「人事行政」。以下舉例說明:

主管:「HR,這位候選人我很喜歡,但薪資能不能壓低一點?」

愚蠢的HR:「我們的薪資預算有限,可能只能給這個數字。」

聰明的HR:「主管,這位候選人能為團隊帶來XXX價值,我們可以透過XXX方式來提高他的接受度,例如彈性福利或獎金機制。」

這時候主管就會知道,HR不是「廉價壓榨專員」,而是「人才策略專家」。

HR是職場上的黑暗騎士,懂人性才能生存

HR的工作本質,就是在人性與制度間拉扯,在企業利益與員工需求之間尋找平衡點。如果想要長久活在這個領域,不能太玻璃心,不能太感性,也不能太天真。

但最重要的是,HR不能失去對人性的理解與尊重,因為當HR變成冷漠的制度機器時,這份工作才真的變得毫無意義。

最後,送給HR夥伴一句話:「我們的工作,不是讓每個人滿意,而是讓公司活得更長久,讓人才留下來,讓不適合的人離開。」

*本文獲「世安哥的人資『跨界思考』」授權轉載,原文:HR工作者的『黑色幽默』:揭開你不知道的幾條人性潛規則

責任編輯:湯明潔
核稿編輯:倪旻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