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吳振興,科技業、外商、製造業17年的資深主管,也是104Giver的職涯引導師。
剛踏入職場時,我習慣全力以赴,事事做到100分,報告要排版精美、數據分析鉅細靡遺。由於當時工作負擔不重,這樣的做法常獲得主管稱讚,甚至被同事視為模範,讓我更堅信這樣的工作方式是正確的。
但隨著升任管理職,工作量遠遠超過負荷,我才發現這種「拚到底」的方式讓我身心俱疲。無法面面俱到時,成果自然起伏不定:時間充裕時表現達90分,時間緊迫時卻只剩60分。這樣的落差讓主管像坐雲霄飛車,信任感也隨之動搖。
為什麼做到75分就好?
剛接任主管時,表現尚可,但工作量日益增加,專注時間經常被打斷,或者優先順序不斷被調整。結果是,太多時間花在成效低的任務上,反而讓重要項目草草收場,給主管留下虎頭蛇尾的印象,評價自然不高。
很多高標準的人,其實是「焦慮型努力者」,因為害怕被否定,總想把事情一開始就做到完美。但焦慮會吞噬耐力,時間一長,崩潰在所難免。
把工作分段,先完成基本再補強亮點
後來我改變策略,與其一開始就追求完美,不如先問自己:「這項工作達標的基本條件是什麼?」
以專案為例:
- 第一階段,數據正確、邏輯清楚,這就是50分。
- 第二階段,加上策略建議與成果亮點,提升到75分。
- 第三階段,才是排版美化、補充附件等細節,推進到100分。
透過這樣的分段方式,我能更合理分配時間,讓每件事至少穩穩交出基本成果,再視情況加分。與其高低起伏,不如讓表現穩定,主管也會更放心交付重要任務。
真正可怕的是突發任務
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就算排好了整個下午的工作行程,也可能被突如其來的任務打亂:
當你正在趕一份簡報,主管突然說「10分鐘後開緊急會議」;或寄來一封客訴信,「這是客戶提出的問題,2小時內要處理完寄出」。如果你已經在其他任務上投入大量心力,這種情況下很容易情緒炸裂。
保留餘裕,不是偷懶,而是為了有力氣處理這些臨時任務。
與其拚短期成績,不如經營長期戰力
一位主管曾對我說:「我不擔心你做不好,我是怕你撐不久。」公司經營是長期賽,主管要的是能一起走得長遠的隊友,而不是只會爆衝的短跑選手。
把75分當作出發點,不僅讓主管感受到你的穩定與系統思維,也讓你從「容易失控的天才」變成「可靠的戰力」。
很多職場受挫,是因為太在意要「做到最好」,或「把自己燃燒殆盡」。但工作不是一場比誰衝得快的比賽,而是持續輸出、持續調整的長距離耐力賽。
當你學會站穩75分,確保任務交付穩定、能夠因應變動,你就是團隊中最可依賴的角色。這時你才有餘裕思考、優化流程、調整步調。
在資訊爆炸、變動快速的職場裡,真正聰明的人,不是衝最快的,而是抓得準節奏、懂得保留能量的人。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何時會有突如其來的一場考驗。
*本文獲「吳振興」授權轉載,原文:【75分的工作態度,留力的人才能贏到最後】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倪旻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