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處在人生或職涯的哪個階段,一個人的「視野」是否夠大、夠廣,會深刻影響他的選擇與行動。最近和幾位企業界朋友聊起他們在轉型時遇到的困難,也觀察到新創公司發展的種種現象,我越發意識到: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往往從「看得多遠」這件事開始。

就像那隻「坐井觀天」的青蛙,即便內心充滿野心與抱負,若眼中只看見井口那小片天,又將井壁視為理所當然,那麼他所能做的,就只剩下拚命往上跳。

「視野」不僅是看清當下的環境,更包含與他人的互動關係。這層面可分為3種觀察角度:「認清自己」、「認清別人眼中的自己」,以及「認清別人」。

前兩者的關鍵在於「謙卑自省」。唯有誠實面對內心、客觀評價自身,才可能建立穩固的判斷基礎。舉我一位朋友為例:他擅長處理政商關係,給人的印象總是八面玲瓏、人脈通達,有人佩服他的手腕,也有人認為他只是運氣好,還沒惹出事端而已。

某次聚餐,他說了這段讓我印象深刻的話:「每個人其實都像站在大象頭上的小老鼠。如果別人看到我們都要低頭繞道而行,他們尊敬的其實是我們背後的大象。」

「因此,要知道自己背後的這隻大象是什麼?慢慢學習觀察如何成為大象,成長茁壯之後,再換一隻更大的坐著。千萬不要因為站在大象旁邊,就覺得自己也是一頭巨獸。」

他指的「大象」,可能是一位大人物、一個頭銜或團體,甚至是我們過去累積的成績與信用。

他的這份謙卑與自知,再加上能力好、八面玲瓏,行事進退有據,相當愛惜羽毛,沒有什麼行差踏錯的行為。難怪這幾年,陸續成功推動好幾家公司上市。

至於「認清別人」則相對困難,既無標準、又費心力。再加上人是很難改變他人來成就彼此,因此我覺得沒必要浪費時間。

只要記得一個原則:「看一個人做什麼,不要只聽他說什麼。」

突破視野局限的方法

回到開頭說的,保持謙卑,看清自我了解別人,充其量是讓自己不會犯了「井底之蛙」的短視與自我感覺良好的錯誤。但要如何突破思維上的限制和提升認知,看見更大更廣的天空呢?

非常推薦大家試試「反著想」的練習。

例如:大家都在想著如何成功,如果我們盡全力把「做什麼事情會導致失敗」的可能原因找出來,然後打死都不做,至少會比大多數的人都成功。

「反著想」可以突破自己既定的思維與圈層,對於不斷加強思辨能力非常實用。

*本文獲「劉文帥」授權轉載,原文:小心!別站在大象旁邊就覺得自己是頭巨獸了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倪旻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