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做生意有段時間,那你應該常常聽見同樣的問題。但我們還是從最難解決的開始:你才剛起步,還沒跟半個客戶聊過,也不知道該問些什麼。
我14歲那年就遇到這種狀況,只是我當時並不是要推銷產品,而是想買電腦。我爸媽沒錢買給我(1台要澳幣幾千元,我家並不有錢),所以我想乾脆用我在麥當勞打工賺來的錢,自己組一台。我看著分類廣告,發現一樣的東西在很多店家的價差很大。我想知道原因,於是打電話給一家大型商家,詢問能不能以某個金額買到一個零件。
「孩子,不行,我進貨價都不只這樣。」
我看著另一家商店的廣告,說道:「喔。呃,那,我覺得我可以。那我⋯⋯那我要是能用比你便宜的價格進貨呢?我可以拿來賣給你嗎?我不要全部的價差,只要⋯⋯只要一半怎麼樣?」喀嗒。他直接掛電話。
我這個電腦迷,寫了2張清單,一張是零件價格較便宜的商店,另一張是零件價格較高的商店。我打電話給各家商店,想實現我的計畫。
14歲的人是藏不住自己的聲音的,哪個十幾歲的人,會以為他能用比合法商店更便宜的價格,買到電腦零件?接到電話的幾個店家八成會以為是詐騙。
但我一家一家打電話,卻發現不同的問題會得到不同的答案。我開始留意讓他們感興趣的問題。對話也從「小朋友,你是說真的嗎?我還有正事要做」逐漸變為「對啊,我公司的業績好不好,確實要看我零件的進貨價有多便宜。是啊,我也希望能更便宜」。
我打到大概第40通電話,經過一番摸索(也就是實驗),整理出一些有意義的問題。只要按照某種順序問,客戶就會更有興趣,更樂意參與。
我大概打了5、60通電話(你就知道我多想組電腦),才終於有2位經理願意賭一把,與我分享差額。我那一半的差額,是當作購物抵用金在店內使用。我拚命努力,短短幾個月就在兩家商店累積了足夠的購物金,能換取組電腦的所有零件。
(後來我就沒做這個生意了。我忙著玩新電腦,沒空賺更多錢。誰知道呢?說不定我會成為澳洲版的麥可.戴爾,他當年就是在爸媽家的車庫組電腦。我真是個傻孩子。)
說到底,這2家公司願意給我機會的關鍵在於:
- 我問了合適的問題。
- 問問題的順序正確。
- 直指他們的困擾。
- 也讓他們明白,我理解他們的需求。
我按照正確的順序問問題,就得到了人生第一台電腦。
問該問的問題
我聽很多人說過:「喔,我得問問題才行!要讓顧客知道,我想了解他們的困擾!」然後他們就一直問⋯⋯一直問⋯⋯一直問。
他們像是漫無目的的問,為問了而問。最後搞得顧客不耐煩,也浪費時間。你怎麼知道該問什麼?一連串問下來,誰知道會聊到哪裡,又該如何整理出問題的架構?這個嘛,首先,你要準備好一套問題,而不是隨便亂問。你問的都是精心準備的問題,多半也能將潛在客戶拉回推銷的正軌。
以下是你每次都應該問的4個基本問題。運用這些,針對你的潛在客戶設計出一套問題,引導他們告訴你成交所需的資訊。
1.他們要什麼?
不要直接問:「你要什麼?」那是你應該在內心思考的問題。你應該要知道他們想要什麼,需要什麼,才知道該推銷什麼。
2.他們現在怎麼處理這個問題,效果如何?
你不想提出對方曾經採用、或正在採用的解決方案,因為這樣說了也是白說。你要了解情況,才能提出解決方案。
3.這是誰的問題?
你必須知道,是誰認為這需要解決。如果跟你談的這個人不覺得這是問題,那他感受到的困擾,會遠不如親身受影響的人。簡言之,客戶究竟認為這個問題有多嚴重?
4.該問題對於他們的財務、機會,或個人生活影響有多大?
這個提問是兩面的。其一,你想知道他們有多痛苦。但從另一個角度看,這個提問也能點出:你希望對方能明白問題有多嚴重(往往比他們想得更嚴重)。
但他們要是不想告訴你問題在哪裡,該怎麼辦?更糟的是:他們根本不覺得那是問題,又該怎麼辦?
如何讓陌生人願意傾訴?
我們在波拉德學院專攻一種客戶:技工,例如電工、水管工,以及其他承包商。當我們問:「你現在遇到什麼問題?」
有一次,我遇到一個根本不承認自己遇到問題的水管工,他表示一切都很好。我對他說,我這個月遇到另外30個水管工,他們都碰到同樣的3個問題。他說:「喔,他們這麼說啊⋯⋯是啊,這些問題我也有。」然後他就像山洪爆發,滔滔不絕說著他遇到的其他問題。
舉個例子,很多承包商都有個問題,就是員工完成工程後,並不會清理顧客的家。這個問題有點討人厭,但沒有人會因為問題討人厭,就出手解決。我該做的,是讓他明白,員工訓練不佳會造成他多大的損失。我要讓他感受到損失的痛苦。
我說:「我們來看看他們不清理的後果。你是每一次都叫他們回去清理,還是你自己回去清理?」
他說:「不一定,但常常是我自己清理。」
我說:「是你去善後的客戶常推薦你,還是他們第一次就服務好的客戶較常推薦你?」答案很明顯。
「好,那你去善後多少次?1個月大約10次吧?這10個客戶有幾個會推薦你?3、5個吧?很好。那你的員工做多少案子?一個禮拜10次,跟你一個月做的一樣多。好,那他們做10次,有多少客戶願意推薦他們?」
他說:「大概是⋯⋯呃⋯⋯1個?」
我讓他自己稍微想一想。
「那我們算算看。同樣做10次,至少有3個客戶推薦你,有1個推薦他們。所以你就少了至少2個推薦。其中有幾個推薦最後會轉化成委託,每個委託的金額大概是多少?」
他計算過後,發現他一年錯失的推薦,就等於損失澳幣幾十萬元。問題突然就從訓練員工要花多少錢,變成缺乏訓練會害他損失多少錢!
分析完以後,他發現他的問題很大,而且不容忽視。幸好有人問了該問的問題,他才能意識到他有問題。
*本文摘自一起來出版《I型優勢》
《I型優勢:安靜打動人心!發揮非典型銷售天才,史上最佳內向者職場攻略》
作者: 馬修.波勒 Matthew Pollard
譯者: 龐元媛
出版社:一起來出版
出版日期:2025/06/04
作者簡介
馬修.波勒 Matthew Pollard
頂尖業務,同時也是國際知名顧問、傳奇演說家、導師、教練和連續創業者。自小因內向飽受打擊,驅使他逐步建立獨屬內向者的成功之道,30歲前就擁有5個價值數百萬美元的商業成功案例,被《富比士》譽為「真正的高手」。客戶名單包含多間《財富》500強公司,但他真正熱愛的是幫助小企業主擺脫壓力、成功擴張,至今已改造3500多家企業。
馬修擁有美國國家演講者協會授予的最高級別認證,演講主題涵蓋加速業務成長、銷售系統化、網路策略、內向者的真正力量等領域,並廣受跨國公司乃至小型企業協會的好評。他創辦的小型企業節(Small Business Festival),被列為美國五大商業會議之一。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陳虹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