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伊·拉茲是知名播客節目《我的創業路》(How I Built This)主持人,在節目中談過不少全球頂尖公司背後的故事,還有它們顛簸、曲折的成功之路。

凡妮莎·范·愛德華茲(Vanessa Van Edwards)曾為自己的「人學」(Science of People)頻道訪問過他。拉茲回答了一段金玉良言:

對我來說,尷尬是我們最棒的特質之一。我從很多公司創辦人身上看到,隨著他們開始達成小小的成就,(他們也開始找到自己的魅力):

麥可・戴爾(Michael Dell)是我見過最容易尷尬的人之一,但他創辦了傲視全球的頂尖科技公司,戴爾電腦。

五人幫漢堡(Five Guys)的傑瑞·穆瑞(Jerry Murrell)——超級容易尷尬,但也強得可怕!很了不起的人。

傑克·伯頓·卡朋特(Jake Burton Carpenter),單板滑雪先鋒,伯頓滑雪板創辦人——尷尬!人有點怪,但實力驚人,我很喜歡他。

過世的凱特·絲蓓(Kate Spade)也是這樣,上節目時很完美,(私底下也很容易尷尬)。

尷尬是真實的。所有有夢想的人,所有想法能改變世界、顛覆成規的人,一定多少帶點尷尬。這種特質很重要。讓它為你所用。

拉茲說,練習能讓擁抱尷尬變得越來越容易:「這靠的是練習。我們都有能力找到魅力。」

接受真實自我,不必零缺點!

尷尬能讓一個人的成就超乎預期。我就是個不完美、不優雅、充滿渴望、還算聰明、做事努力卻亂糟糟的人,但我有一個長處,我懂得挪出時間和空間讚美和欣賞自己所有的面向:我會花時間慶祝自己的成績和感激的事,也會花時間承認和擁抱生命裡的尷尬時刻。

越快接受每一個人都尷尬過,你越能在必要時勇敢展露真實、不完美的自己。我們有向上司、同事呈現的外在形象,也有真實的自己,但我們太常混淆這兩種身分,在社群媒體竭力模糊兩者界線的此刻尤其如此。

做足準備,才是克服尷尬的關鍵

「你如果沒做好準備,很快就會看到血淋淋的結果。」麥可·波特(Michael Port)在《做個人人推薦的好講者》(The Referable Speaker)中說:「但你如果已做好準備,你的自我價值將不再倚賴別人的認可。你評價成果的標準會變,變成你是否認真磨練自己選擇的技藝、是否真心尊重你的觀眾。」

前雅虎(Yahoo!)執行長梅麗莎·梅爾(Marissa Mayer)也說,做好準備是她處理自身社交焦慮的關鍵,在職涯早期尤其如此——當時整個會議室常常全是男性工程師,只有她一名女性。

她會花許多時間研究和準備會議或上台講話,這樣做能讓她比較有信心。預先投入時間比較容易縮小自我認同的間隙。她也會在重大活動前用視覺化技巧安定神經。她還會故意想像最糟的情況,先設想要是真的發生該怎麼處理,這讓她感覺更有準備。

梅爾透露,她許多年來會故意把自己推出舒適圈,好讓自己更適應社交場合。舉例來說,為了練習溝通技巧,她上過公開演說課,也參加過地方劇團。為了能與人相處更自在,她會設法和他們建立私交,問一些有些人會覺得尷尬的私人問題。她發現這樣做之後,更容易和他們在職場上溝通。

你的目標如果是和梅爾一樣能幹,很棒,努力訓練和排練能幫你達成。但你如果是以零缺點為目標,恐怕會白忙一場,而且你越是努力,別人可能越不喜歡你。

擁抱尷尬走向成功的3策略

擁抱尷尬吧,把精力集中在你能掌握的事——也就是你能練習的事。如果你發現自己偏離軌道,卡在尷尬峽谷求認可那頭,不妨試試以下幾個小訣竅:

1.獎勵自己

追求夢想的路上別忘了獎勵自己。在鼓起勇氣尷尬嘗試時不激勵自己、鼓舞自己,很容易再次陷入只以成敗論英雄的心態,殊不知日常生活中的微小勝利都有助於你長遠的成功。為每一次躍過尷尬峽谷喝采,慶祝手忙腳亂跨出的每一小步。改變的魔法就在其中。

2.當一隻鳥

當你陷入自我認同間隙,進退兩難,聽見心裡的聲音不斷斥責自己,請放慢腳步,直到你能拉遠距離,鳥瞰來時路。

距離太近的時候,我們往往看不清自己從何開始、現在身在何處、接下來又會在哪裡。看不見起跑線的時候,我們無法好好珍惜自己正在跑的馬拉松。定期鳥瞰一路走來的路,能幫助你保持正軌。

3.以毒攻毒

如果你想為自己現在的表現自豪到痛哭流涕,只需要做一件事:回去看看和目前任務相關的舊作品。我現在準備主題演講的時候,會去看看以前主題演講和帶工作坊的「錄影帶」,還有自己早年做的投影片。

有的真是恐怖,尷尬到我全身起雞皮疙瘩。為小事鑽牛角尖的時候,很容易忘記自己已走了多遠。稍稍回顧過去的尷尬,對調整現在的視角大有助益。

我們多半以為敢冒險的人一定自信滿滿,相信嘗試一定能成功,但弔詭的是:你必須去做沒自信的事,透過信任自己、相信自己有解決之道。平時加緊練習就是你的解決之道,笨手笨腳尷尬的嘗試是唯一的路。

人越不願意忍受尷尬,就離職涯和人生夢想越遠。如果你想獲得高薪、負責更有挑戰性的工作,就必須提高承擔風險和尷尬的意願——即使你不確定能否成功亦然。

*本文摘自平安文化《良性尷尬

書籍簡介

《良性尷尬:尷尬不是壞事,它能為你創造優勢》

作者:亨娜·普萊爾(Henna Pryor)
譯者:朱怡康
出版社:平安文化
出版日期:2025/03/10

作者簡介

亨娜·普萊爾(Henna Pryor)

專業認證教練,職場績效專家,普萊爾集團(Pryority Group)創辦人。

兩度登上TEDx講台的獲獎全球講者、虛擬會議主講人、團隊引導師、虛擬會議主講人。被客戶譽為「推動不可能的改變的秘密武器」。

她以優異成績自德拉瓦大學財金系畢業,後來獲得維吉尼亞大學會計碩士學位。擁有美利堅大學教練證書,並透過國際教練聯盟(International Coaching Federation)成為專業認證教練(PCC,Professional Certified Coach)。

她曾獲TEDx、Google、Workday、阿斯特捷利康、嬌生等全球企業邀約演講,並獲《富比士》、《快公司》等媒體報導。

亨娜的職業生涯打破多項紀錄,成功媒合一千多名財務與會計專業人士,從新創公司到《財富》500大企業,無所不包。在這段期間,並接連獲頒「年度最佳新秀獎」和「年度最佳表現獎」,吸引多家媒體和播客關注。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