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同一間公司待了10年,我會被淘汰嗎?
發問者:在中堅企業從事行銷企劃的30中後半讀者
比起長時間在同一間公司工作很久,我更重視的是工作的領域是否逐漸擴大。想了解成長的幅度,就要用縱向和橫向的角度來觀察業務的擴張範圍,觀察一下在我這個年資,業務範圍是水平擴張還是垂直擴張。
年資越低,擴展水平方向的業務就越重要,因為在年資低時有越多經驗,在選擇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或想做的事情時,選項就越多;相反的,年資越高,擴展垂直方向的業務就越重要,如果年資高卻只往水平方向擴展業務,在高年資者之間的競爭力就會下降,當你擁有與新進員工不同的決策權時,你才具有競爭力。
第一步:確認業務範圍是否有水平擴張
看看你的業務範圍是否往水平方向擴張。即便在同一間公司待了10年,也有人因為業務範圍朝水平方向擴張而體驗到類似跳槽的成長效果。來看看同樣在公司裡待了10年的職員A和職員B的狀況。在職員A和職員B之中,誰正在經歷水平方向的業務擴張呢?
- 職員A:人資單位2年+行銷單位3年+營運單位1年+戰略單位1年+新品企劃單位2年
- 職員B:人資單位5年+總務單位5年
僅從是同一間公司這點看來,職員A正在進行業務擴張,但如果你的情況跟B一樣,沒辦法進行業務擴張,業務範圍受限的機率就會變高。
第二步:檢查業務是否有垂直擴張
但現在就下判斷還為時過早,還得看看你的業務是否往垂直方向擴張。業務的垂直方向擴張代表職權範圍擴大,其中也包含了領導能力、決策權等。再來看一次在人資單位待了5年、在總務單位待了5年的職員B。
職員B:
- 人資單位5年:快速晉升為主任、課長,被拔擢為人資單位的核心人物,擔任過其他公司的人資系統標竿管理組。
- 晉升總務副理5年:晉升2年後具有簽訂合作備忘錄及外包公司投標決定權,監管額度增加至1億。
雖然職員B的水平業務擴張受限,但可以看出垂直業務擴張有大幅增長。因此,你必須看看目前你的業務是否正在垂直擴張,才能確定自己是在成長或是倒退。我建議你問問自己:
- 與以前相比,是否擁有更多決策權?
- 是否為參與重要決策會議的一員?
- 主導權是否變更大?(預算、雇用等)
- 發言權是否變更大?(於公司內重要高階主管會議時提出新專案等)
第三步:檢查公司內、外部人脈
最後則是檢查公司內、外部人脈是否持續擴張,我的人脈就等於我的視野。如果和我一起工作的人一直都是一樣的,那我在公司內、外部的可見視野就會變得越來越狹窄。因此,我建議你換畫一張你10年前的核心圈(Inner Circle)圖。
核心圈指的是那些至少佔據我和他人相處時間10%的人們。
例如,如果你工作的8小時內,有50%的時間需要和他人開會或和他人對話(包含非工作相關的對話),接著就可以計算出10%的相處時間是多久。
1天工作8小時中的50% ⇨ 1天4個小時 × 5天 ⇨ 每週20個小時 ⇨ 其中和我交流時間佔10%的人,就等於是一週和我交流2小時以上的人
以我為例,我每週交流2小時以上的人包含我的直屬上司和特殊小組的午餐夥伴。核心圈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和我合得來的人的能力和他們在公司的地位會直接影響到我在公司的地位和位置。因此,如果圍繞著我的核心圈幅度和尺寸持續擴大(水平方向),而他們本身在公司擔任的職位有所提升(垂直方向),你就絕對不會被淘汰,在同一間公司工作10年以上的這點反倒成了你的優勢,可以看出你正在成長。
給資歷5年以上的員工的建議
在公司裡,已經沒有什麼事情可以賦予你動機、為你帶來靈感了,這是一件令人悲傷的事情,卻是你們必須要面對的一件事情。雖然這個例子很極端,但我以學校老師為例,我有一個好朋友現在在國中任教10年,他回顧自己10年來的職涯是這樣的:
- 任教1年:糊里糊塗。被行政工作纏身的時間比跟被孩子纏住的時間更長,到底為什麼有這麼多共同工作?看來學校裡面的所有雜事全都是我負責的。
- 任教2到3年:好像有點頭緒了。這個時期行政工作加快了,但所有的細節協調,例如雜事和課後輔導之類的事情都是我的職責範圍。
- 任教4到5年;從現在起,已經不是資歷最淺的人了,不需要再做雜事了。從現在起可以專注在本業「教學」上面了,沒想到教導還有輔導學生這件事情會這麼困難。
- 任教4到5年:逐漸培養出與學生相處的小技巧、懂得分離感性和理性,生活不再圍繞著學校。生了第一個孩子,預計休2年育嬰假。
- 任教8到9年:育嬰假。
- 任教10年:雖然工作和生活很難取得平衡,但覺得這份工作本身很愉快,現在總算覺得自己適合任教了。
像這樣逐年檢視從新手教師到資深教師的過程來看,可以得知5年後外部成長的因素的就會減少。對於工作越熟練,從前輩或上司那裡可以學到的東西就越少。
從這個時期開始,我們常說的「倦怠期」就開始了,這種倦怠期很難在公司內解決。倦怠期不是在公司內解決,應該到公司外解決。
當我處於職涯倦怠期時,我擴大了與公司外部人士的交流,也逐漸擴張人脈。透過朋友牽線的聚會也好、需要付錢的聚會都好。從這個時期起,與其專注在公司內部的成長,不如專注提升工作的熟練度和公司外部的人脈。
*本文摘選自高寶出版《年薪翻轉的向上轉職法》
《年薪翻倍的向上轉職法:六個讓你從B級到S級越來越值錢的職能心法》
作者:성일레인 Elaine Sung
譯者: 陳汶綉
出版社:高寶
出版日期:2025/04/16
作者簡介
성일레인 Elaine Sung
- LG U+最年輕的專任委員
- 美國第一創投、韓國前十強官方指導人員
- 哥倫比亞MBA新生官方指導人員
卡內基美隆大學工商管理學士學位、哥倫比亞MBA、哈佛大學碩士,專攻設計思考,具十五年以上PO(產品負責人)經驗。
指導過國內外全球前500大新創企業,並擔任新加坡VISA新創專案評審委員。曾經歷美國雅詩蘭黛以兩億韓元併購Dr. Jart+的時期,現為LG U+首位加速器Accelerator(為一輔助新創公司的職位)以及最年輕的專任委員,專長為設計思考及精益創業(LSM, lean start-up method),曾擔任LG U+內部風險評估委員以及設計Hackathon開發人員之評委,並曾全權負責LG U+顧客中心方法論課程,親自培訓500名以上人員,其中更包含50名高階主管,以不斷透過改變組織和人員帶領企業邁向成功。目前正在讀書俱樂部——Trevari主導以上班族為對象的職涯加速器聚會,並於西江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參加該研究所之SMBA創業研討會。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倪旻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