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百貨商場正迎來轉型期,品牌紛紛撤離高租金的一級戰區,轉向小型化、體驗導向的經營模式。
最近一則報導指出,日本2025年預計新開的大型百貨型商場僅有16間,創下自1975年以來的最低紀錄。這個數字雖然驚人,對於長期關注日本零售市場的人來說,這樣的變化早已浮現端倪。
這幾年來,隨著建築成本上升、租金壓力增加,加上人口老化、生活型態的改變,日本越來越多品牌選擇退出傳統百貨與大型購物中心,改走「小而美」的路線。小坪數、高坪效、可搭配線上推廣的快閃店型,逐漸成為新主流。
最明顯的變化,是商場中各類型店舖的佔比重新洗牌:
- 傳統服飾品牌的進駐比例已跌至10%以下
- 餐飲與服務類(非商品)業種,則首次突破50%的佔比
實體通路角色改變,商場招商重點也不同了
面對人流減少與空間閒置的挑戰,商場的招商策略也逐步調整。最基本的考量仍是:品牌是否能穩定帶來來客數。
因此,像無印良品、大創、3Coins、GU、Uniqlo等品牌依然是商場的王道選擇。這類品牌具備客群廣泛、定位明確、商品種類多元、自身社群經營成熟等特點。
對商場來說,這類品牌不僅能保證穩定人流,也能成為其他品牌的「集客錨點」。
與此同時,日本商場的空間利用也在悄悄轉型,從以往「消費導向」的場域,變成更偏向「生活場景」的集合空間:例如,餐飲空間、親子互動、健康美容與熟齡照護服務、共享辦公空間、展演空間、活動場地等。
實體店鋪不再只是「販售商品的場所」,而是品牌與消費者初次接觸的展示舞台。
日本商場偏好的品牌新趨勢
根據日經MJ調查的資料,近期的招商趨勢與商場規劃方向,以下幾種類型的品牌成為焦點:
社群話題型
- 以韓系美妝、香氛為代表,具備吸睛裝潢與社群擴散力。
- 能創造話題與拍照點,增加人流停留時間。
健康熟齡導向
- 例如台灣漢方品牌「登義」,主打藥膳與養生飲品。
- 對應40~50歲以上的熟齡客群,符合日本高齡化社會的需求。
男性保養市場
- 中高價位男性美妝品項持續成長。
- 男性美容趨勢從小眾走向主流。
高坪效飲食品牌
- 外帶咖啡、小型餐飲連鎖成為熱門餐飲類型。
- 追求面積小、人力需求低、坪效高及利潤穩定。
複合型生活空間
- 結合共享空間、展演活動、體驗設計的品牌空間。
- 對應商場多機能與結合地區特色的需求。
購物中心轉變成生活中心
過去我們談到商場,想到的就是琳瑯滿目的服飾品牌、樓上樓下的百貨樓層。但現在的日本商場,結構與業種都正在快速變化。
「來逛街」已經不是消費者走進商場的唯一理由,更多人是來吃飯、看展、剪頭髮、甚至是來泡湯的。商場成為一個更生活化、也更接地氣的空間。
*本文獲「Usagi的日本商業放送」授權轉載,原文:日本百貨商場進入縮減期?大型商場空間再定義!招商最愛的品牌是?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倪旻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