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的關稅政策主要針對中國。當前日益激烈的中美貿易戰,究竟誰是贏家?這是金融市場與股市最關注的焦點之一。而觀察中美股市的走勢,也可窺見市場對此的評價。
川普就任美國總統前的最後一個交易日(1月17日),紐約道瓊工業指數為4萬3487點,到了4月17日則跌至3萬9142點,跌幅達10%。相對的,上海綜合指數從3241點微幅上升至3280點,雖僅1%左右,但仍呈現上揚趨勢。
關稅交鋒對美方造成的壓力,或許比中國更大。川普對智慧型手機課徵關稅的政策反覆不定,先是排除在外,之後又反悔徵收其他關稅,正是一例。
雖然中美貿易處於中國出口順差、美國逆差的結構下,照理說提高關稅應對中國傷害更大,但實際情況卻顯示美方顯得更加吃緊。
原因在於,從智慧型手機到玩具,美國對中國商品高度依賴。根據《金融時報》報導,2024年美國進口智慧型手機中,中國製產品占比高達81%,金額達413億美元。
在筆記型電腦領域,中國製占比為66%,金額達326億美元;而電動車所需的鋰電池亦有69%來自中國,總額為162億美元。
根據《日本經濟新聞》資料,蘋果產品如iPhone有100%、Mac約90%、iPad約80%為中國製造。若關稅制裁使中國商品無法進入美國,恐將如同生活必需品遭禁運般嚴重。美國長年推動製造業外移,如今造成供應鏈上的嚴重弱點。
美國對中國反而「助攻」?
美國對中國的出口方面,雖以農產品如大豆、玉米、肉類等為主,但中國正努力多元化進口來源。以2023年中國的大豆進口來看,巴西出口值達400億美元,是美國不到200億美元的兩倍以上。
如今不僅大豆,就連玉米、牛肉、豬肉等商品,巴西也超越美國成為主要供應國。在這場中美衝突中,受害的是美國農民,受益的則是巴西農民。
在經濟外交層面,川普的關稅政策反倒助長了中國的勢力。中國高層於4月14日起,陸續訪問越南、馬來西亞、柬埔寨等東協國家。
川普政府對上述國家的關稅稅率分別為:柬埔寨49%、越南46%、馬來西亞24%。中國正藉此機會加強與這些國家的貿易與投資合作,也預料東協對中國的依賴將進一步加深。
此外,面對中國房市泡沫崩盤與經濟成長疲弱,美國的強硬態度反而幫了中國一把,促使內部更為團結。
當中國股市逼近低點時,「國家隊」即進場護盤,這是中國政府出資支撐股市的資金與機構,英文稱為「National Team」,如中國投資公司(CIC)旗下的中央匯金投資就是其代表。
日本的立場出現變化
與此同時,中國股市表現強勁,也來自股票供需面的支撐。反觀日本,日經平均指數從1月17日的3萬8451點下跌至4月17日的3萬4377點,跌幅逾10%,與美股相當。這主要是外資撤出台股所致,日本在中美之間的角色出現重大變化。
前拜登政府曾推動所謂的「友岸外包」策略,即與友好國家如日本共建半導體等高端供應鏈,岸田文雄政府亦配合此路線,1年前豐田、東京威力科創等企業被譽為「日本7巨頭」。
然而川普的「美國優先」政策更為強硬。2024年,日本對美出口汽車139萬輛,平均單價449萬日圓,竟被列入加徵25%關稅名單,顯示形勢轉變。
此外,對於支撐日股上漲的日圓貶值,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也表達關切。根據3月的日本銀行短期經濟觀測調查,企業預期2025年的匯率為1美元兌147日圓,然而當前匯率已向日圓升值、美元走弱的方向發展,甚至有突破140日圓的跡象。
在這樣的情況下,外資對日本股市的熱情明顯降溫。如果亞洲投資比例不變,原先「買日本、賣中國」的交易模式,極可能轉變為「賣日本、買中國」。
(本文轉載自日經中文網,不代表本社立場)
更多日經中文閱讀:
川普關稅讓亞洲國家向中國靠攏?
中國科技股在關稅陰影下保持強勢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倪旻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