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取代污染性能源,全球各國都在瘋風力發電,但龐大葉片退役後很難處理,恐成另一大污染源。葉片本身材料特性是阻礙回收的主要原因,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科學家結合玻璃纖維、植物衍生聚合物及合成聚合物,製造出新葉片材料,退役後葉片可分解回收,重新製造新葉片等其他產品,甚至植物性成分可做成小熊軟糖。
風力發電機葉片由玻璃纖維製成,長度可達半個足球場,葉片成分因製造商而異,通常80%~90%是複合材料,7成又由增強纖維組成,主要是玻璃纖維和一些碳纖維,剩下是聚合樹脂,可將長而堅硬的纖維黏合至剛性、相對輕的固體基質上。
所有複合材料都難以回收,葉片材料更困難,因通常含熱固性樹脂,樹脂固化後會形成牢固的交聯聚合物,將增強纖維鎖在固定位置。
雖然有些企業找到葉片回收成低價值材料的方法,如切碎當成水泥添加劑等,也有公司開發葉片回收成複合板、鐵路枕木和塑膠顆粒的方法,使用這些塑膠顆粒製造其他塑膠製品。
然而目前而言,回收速度跟不上葉片退役速度。風電迅速增長,除了退役葉片,升級老化風力發電裝置時,未來葉片體積也愈來愈大。歐洲風能協會(WindEurope)估計,全球每年可能約有1萬4000個葉片退役。全球預計2050年退役所有葉片高達4300萬噸。由於回收選擇很少,大部分都送去掩埋場。
現在有科學家設計新樹脂,面板不但堅固耐用,足以當風力葉片或汽車,鹼性溶液中消解樹脂還可產生乳酸鉀,提鍊後可製成糖果和運動飲料,科學家就成功回收食品級乳酸鉀製作小熊軟糖。
用鹼性溶液消解熱塑性樹脂還會釋放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是常見窗戶、汽車尾燈和許多其他物品的丙烯酸材料。提高消解溫度可將PMMA轉化為甲基丙烯酸,就是尿布的高吸水性聚合物。
吃下風力發電葉片材料做成的糖果並不奇怪,科學家表示,植物碳原子如玉米或草,與化石燃料碳原子沒什麼不同,都是全球碳循環的一部分,現在技術已可做到將田間生物質做成耐用塑膠材料,再回到食品。樹脂系統美妙處在於,使用期結束後可溶解,然後再從任何基質釋放,這樣就可無限循環使用,正是循環經濟的目標。
現在研究人員已證明這種樹脂有適合風力發電機的物理特性,希望製造中等尺寸的葉片測試。但目前限制是生物塑膠不足以滿足市場,如果真開始用這些材料製造風力發電機,需有相當多生物塑膠供應來源。
參考資料:
Wind turbine blades could be recycled into gummy bears, scientists say
Wind turbine blades could someday be recycled into sweet treats
How can companies recycle wind turbine blades?
延伸閱讀
宏碁揭露碳足跡至第三階供應商,攜友達、仁寶、DHL 等夥伴展現永續成果
船隻噪音趕跑愛侶,阿果亞灣企鵝繁殖對數 6 年大減 85%
*本文獲「科技新報」授權轉載,原文:風力發電機回收新曙光,材料回收製成小熊軟糖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林易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