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塚製藥如何以「利他主義」改寫企業責任,創造長期價值? 面對全球高齡化、環境危機與醫療挑戰,台灣大塚製藥沒有選擇旁觀,而是以醫藥為根,企業社會責任為葉,種出一棵深根台灣、利他為本的企業大樹。
「CSR不是選項,是經營根本」董事長許信義與總經理松尾政志的企業哲學
台灣大塚製藥自1974年在台成立,從輸液起家,逐步擴展至治療藥品、營養品及消費性產品。董事長許信義指出,公司堅持在台設廠,既保障品質,也履行對台灣醫療體系的承諾。他回顧五十年來的歷程,從在地供應到產線擴充與設備更新,每一步皆體現深耕本土的責任。
總經理松尾政志自2022年赴任後推動轉型,強調:「CSR不是行銷,而是一種內化的企業文化。我們希望把『利他主義(對他人有益)』這件事,變成每位員工的DNA。」這樣的理念不只停留口號,而是化為實踐:中壢工廠每週推動「友愛環境日」,台北公司設置「公益咖啡機」,將善意轉化為日常制度。
淨灘活動、甘蔗種植——企業行動如何成為社會溫度的催化劑
企業對環境的承諾更進一步體現在具體行動。2024年新竹南寮的淨灘活動與2025年寶山的甘蔗種植,從海洋保護延伸到土地復育,展現永續願景。員工分享,這樣的參與讓他們更理解企業不只創造產品,也有責任修補環境與社會裂縫。
對內部同仁的照顧也是企業價值的一環。台灣大塚製藥推動DEI,打造多元共融、平等友善的職場文化、設置哺乳室與職護服務、聘用身心障礙者,並強調員工心理健康與職涯發展。實習生制度、年輕化空間設計與AI的導入,都是為了打造共融與前瞻的職場文化。
與醫界共創健康,從B2B走向B2C
企業與醫界的連結亦不容忽視。台灣大塚製藥持續與醫師協會合作推動衛教,並針對長照機構進行營養補充品海恩士(HINEX)捐贈活動,幫助1200多位長者改善營養狀況。這不只是產品推廣,而是真實回應台灣高齡化社會的需求。
也從B2B邁向B2C市場,投入男性保養品UL·OS,針對台灣潮濕悶熱氣候,提供肌膚健康全方位解決方案。未來發展也將鎖定女性與長者健康商品及其他預防醫療相關領域的發展,目標讓健康成為全民日常,而非只侷限於醫療場域。回望50年在地實踐,CSR雖近年才成體系,但利他思維早已在企業文化中生根。從環境行動到公益捐助、從員工照顧到產品開發,台灣大塚製藥一步步踏實地建構出「做善」的模式。邁向百年企業,不在於喊出多少口號,而是能否持續將責任轉化為制度,將理念轉化為行動。在利他的道路上,這間藥廠正逐步以行動改寫企業存在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