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極端氣候影響加劇,亞洲多國的夏天越來越炎熱,讓「冰塊」的角色悄然轉變。從以往的降溫工具,成為不可或缺的日常用品。這波風潮起源於便利商店,尤以台灣、日本、韓國最具代表性。

以台灣為例,7-Eleven、全家便利商店所販售的冰塊杯,具備即開即用的便利性,廣受家庭聚會、戶外活動或手搖飲愛好者的青睞。自2022年起,冰塊產品線在台灣便利商店持續擴展,市場反應熱烈,社群媒體上也掀起創意使用冰塊杯的話題熱潮,成為調酒與DIY飲品的新寵。

冰塊的定位已從降溫工具轉為提升飲品風味與質感的配件。隨著夏季延長與氣溫上升,冰塊的需求穩定成長,深受年輕族群青睞。加上便利商店密集的據點與全年無休的營業型態,大幅加速冰塊杯的普及,使其融入日常城市生活。

台日韓怎麼看待冰塊商機?

冰塊杯在東亞3國成為新趨勢,其實有深厚的文化背景。

日本

日本早在平安時代便有夏日食冰的記載,《枕草子》曾描寫貴族享用刨冰的場景,象徵地位與奢華。明治與大正年間,製冰與冷藏技術進步,冰塊逐漸進入庶民生活;當時的「氷コップ」結合實用與玻璃工藝美學,成為生活美學的象徵。

1973年,日本KOKUBO(小久保)集團推出袋裝「角冰」,首開包裝冰市場。雖曾因家用冰箱普及而銷量下滑。但在便利商店崛起後,銷售通路穩定,杯裝冰於1986年推出後更貼近單身族、小家庭與即時飲品需求。日本市場講究細節與穩定性,進一步發展出小粒冰、專用瓶口冰塊與可食用冰杯等分眾商品。

韓國

韓國市場則展現高度爆發力。自1989年便利商店快速拓展以來,韓國發展出一套獨特的零售模式。消費者時常將冰塊杯常與利樂包飲品搭配使用,把冰塊與咖啡、果汁混合,成為全新「自助冷飲」文化。因此讓韓國CU、GS25等連鎖超商開發出風味冰塊、巨型圓冰等商品,精準貼合消費者需求。

台灣

台灣方面,全家便利商店在2020年率先引進冰塊杯,但並非是為了因應時下需求,而是著眼於未來消費場景。儘管未能成為主流,冰塊杯的多元功能仍逐步被消費者接受:無論是瓶裝茶、汽水、啤酒,或是小瓶烈酒,都能透過冰塊杯增添飲用口感與樂趣。

冰塊杯的未來趨勢

健康意識提升後,冰塊也被視為飲品調節工具,消費者可藉由稀釋冰塊控制甜度與濃度,自主管理攝取的糖分與熱量。這反映出台灣市場雖然起步較晚,但具備高度適應力,仍有追趕甚至創新應用的潛力。

業者也嗅到冰塊杯的商機,除產品創新外,還積極透過社群操作與品牌聯名,讓冰塊杯不僅具實用性,更成為視覺與文化消費的一部分。未來若能導入環保包裝與訂閱制,有望進一步鞏固市場地位與用戶黏著度。

從台日韓3地發展來看,冰塊杯呈現出3大共通趨勢:

  1. 環保永續:透過可重複杯蓋、紙杯設計等方式回應減塑訴求。

  2. 高端化與分眾化:從巨型圓冰、高透明度冰塊到風味冰等產品,都反映出消費者對冰塊客製化與高品質的需求。

  3. 健康導向:現代消費者喝飲料時,更重視成分濃度與糖分攝取量,讓冰塊杯被賦予更多健康管理的功能。

冰塊杯的崛起不僅反映零售與消費行為的變遷,也成為東亞現代生活中的文化特色。它結合便利、美感、文化記憶與環境意識,在未來的商品設計與零售創新中,勢必扮演更加關鍵的角色。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倪旻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