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高等教育調查機構QS 15日發布2026年最佳留學城市排名,納入全球150個城市和行政區,台北躍升全球第14名,較上一次進步12名,是歷年最佳成績,突破2019年排名第17名紀錄。
除了台北,台灣另有4個城市獲納入排行榜,依序是新竹(第71名)、台南(第92名)、台中(第113名)、桃園(第130名)。
其中,新竹進步13名,幅度超越台北。QS分析,新竹主要受惠於清華大學和陽明交通大學的強健學術聲譽。至於台南,QS指出,主要優勢在「(學生財務)可負擔程度」以及成功大學等在地優秀大學。桃園則是唯一排名退步的台灣城市。
與亞洲其他城市相較,台北此次在39個獲納入排名的亞洲城市之中,排名第6。亞洲城市排名前5名依序是首爾、東京、新加坡、吉隆坡、北京。首爾在全球最佳留學城市排行榜名列第一。
27個亞洲城市進前30強,「性價比高」具優勢
QS分析,對潛在留學生而言,「可負擔程度」是選擇留學地點的重要參考指標。根據排名,全球「可負擔程度」最具競爭力的前30個城市之中,27個位於亞洲,這顯示在亞洲留學的性價比優勢。新加坡是區域內最昂貴城市,香港次之。
QS的世界最佳留學城市排名僅納入人口達25萬人以上城市,且需擁有至少2所獲納入QS世界大學排名的大學院校。
排名評比指標包含合意程度(Desirability)、可負擔程度(Affordability)、學生組成(Student Mix)、雇主活動(Employer Activity)、大學排名(University Rankings),以及學生心聲(Student Voice)等6大項,並參考約10萬名在學生、畢業生和潛在新生的意見,例如詢問他們是否有意在畢業後,續留目前所在城市。
其中,「合意程度」納入氣候條件、貪汙腐敗程度、全球鏈結、健康照護品質、環境汙染程度、安全性、交通等評分項目;「可負擔程度」則納入「大麥克(Big Mac)指數」、生活成本、學習成本(在特定城市內就讀獲納入QS世界大學排名的大學院校的成本)等因素。
根據QS提供資料,台北在「合意程度」世界排名第36,較上一次進步20名,在亞洲排名第七。
QS執行長特納(Jessica Turner)表示,在今年6月發布的QS世界大學排名,首次有多達3所來自台灣的大學院校進入前200強,這對台灣的高等教育而言,是重要里程碑。台灣近幾年穩定強化各大學院校品質和國際聲譽,也造就台北此次在QS世界最佳留學城市排名獲佳績。
根據QS的2026世界最佳留學城市排名,第一至第十名依序為首爾、東京、倫敦、慕尼黑、墨爾本、雪梨、柏林和巴黎(並列第七)、蘇黎世、維也納;排名在台北(第14名)之前的城市依序為新加坡、吉隆坡、北京。
倫敦連續6年穩坐世界最佳留學城市排名第一位置後,此次首次滑落至第3名。QS指出,主要原因是倫敦的「可負擔程度」明顯下降。
台北第14名,友善安全、打工機會是優勢
教育部透過文字回應中央社記者,教育部近年推動多項擴大招收僑外生來台就學計畫,與學校共同營造友善及多元文化的校園環境,例如鼓勵穆斯林學生較多的學校,提供校內祈禱場所及清真食物,教育部也每年提供境外學生輔導人員服務素養培訓課程。
為提升大專推動國際事務的量能,教育部提到,第二期高教深耕計畫(民國112至116年)已納入「國際化行政支持系統」,引導大專加強國際化人力及行政資源,提供境外生充分且暢通的雙語化資訊及服務窗口;教育部也配合國發會,自113學年起推動國際生留台就業輔導專業化計畫,吸引國際生來台就學,並提升留台就業比率。
台灣大學國際長袁孝維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表示,對於留學生來說,友善安全的環境是重要的考量因素,而台灣的環境相當友善,和全球其他大都市相較,台北的治安也很好;台北周遭就有豐富的自然景觀,還有夜市等觀光遊憩資源,學費也不是很貴,這些優勢都能吸引國際生。
袁孝維提到,早年台灣招收境外生以華僑居多,英文課程略有不足,現在大學已開始增加英文、甚至全英課程;在學科方面,除了過去受東南亞學生青睞的土木、機械等課程,現在還有AI、半導體等,相信可以吸引歐美國家學生,以台大為例,半導體學程就有許多歐美學生報名。
大同大學校長何明果認為,台北是很好的城市,許多設施都很完善,學生如果想找打工機會也比較多,且台北的大學多、密度比其他城市高,加上教育部和國發會對外籍生也推動許多留台措施,因此台北環境對於外籍生來說,相當友善也具吸引力。
QS 2026年最佳留學城市排名
全球排名前10名
- 首爾(韓國)
- 東京(日本)
- 倫敦(英國)
- 慕尼黑(德國)
- 墨爾本(澳洲)
- 雪梨(澳洲)
- 柏林(德國)並列
- 巴黎(法國)並列
- 蘇黎世(瑞士)
- 維也納(奧地利)
台灣城市排名表現
- 台北:第14名
- 新竹:第71名
- 台南:第92名
- 台中:第113名
- 桃園:第130名
亞洲城市排名前10名
- 首爾(韓國):全球第1名
- 東京(日本):全球第2名
- 新加坡:全球第11名
- 吉隆坡(馬來西亞):全球第12名
- 北京(中國):全球第13名
- 台北(台灣):全球第14名
- 香港 :全球第17名
- 京都(日本):全球第18名
- 上海(中國)全球第27名
- 曼谷(泰國):全球第55名
責任編輯:倪旻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