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跑久了,總有人好奇:「『馬拉松人』有什麼特質嗎?」可真難回答。或可說,不容易用一句話概括。
如同任何領域,每個領域的特質,基本上都可以容納多種人,馬拉松不也一樣嗎?但,若要大略描述馬拉松人的話,我會說:「馬拉松人普遍都有誠懇務實的特質。」
這描述,還可以進一步詢問:「是跑馬的人,天生具備這特質呢?」還是,「一旦跑馬,便必須養成這樣的特質?」這問題很有意思。
我一直在跑,一直在觀察,也一直在思索。我必須說,馬拉松人是必須要具備誠懇務實之特質。因為馬拉松全程42公里,必須一步、一步的跑完,哪怕最後100公尺前放棄或差幾步被關門,我們就不能說:「我完賽了!」
所以能怎麼辦?通常,哨音一催,只能向前,毫無懸念的向前。在向前的路上,我們可以快速,但憑個人本事,旁人不會忌妒,只會讚嘆、只會羨慕。我們也可以慢慢來,但不能慢到被關門。
有些跑者成精,硬是可以邊跑邊玩耍,玩到關門前一剎那,跑進終點線!那也是他們的本領,一如人世間有人拚命向前,像孔子、孟子;有人呢,則玩世不恭,一派逍遙,宛如老莊哲學、道家思想。
但不管你抱持怎樣的人生觀,上了馬場,沒有人是準備棄賽或被關門。也就是說,馬拉松態度就是要跑完、要完賽,棄賽是不得已,被關門是無奈,至於跑快跑慢,對追求完賽的精神來說,齊一也!
我認為跑馬拉松的人,普遍心中都仰望著「一座無私的馬拉松精神座標」,跑慢跑快無所謂,前提是要自己去完成。
「自己.去.完成。」這5個字包含一個主詞「自己」,一個動詞「去」,以及被視為受詞的「完成」。
主詞「自己」很明確,當然是指上了跑道上的每個人——我們自己。我們可以群跑,熱熱鬧鬧,但沒有人可以幫其他人跑完。我們也可以一個人享受孤獨跑之樂趣,完賽點上也會迎來朋友或陌生加油者的掌聲,然而我們仍須自己完賽。
動詞「去」意思清晰。不前往跑場、不從起跑線上出發、不經歷每個補給站、不聽到晶片刷卡聲、不承受體力的消耗、不奮進「堅持下去吧」的意志,不跑進終點線⋯⋯,沒有這一串的連續動詞狀態,就無法享受最後的受詞「完成」。
所以在這個「自己去完成」的句子中,擔任最後一個受詞角色的「完成」,對一位馬拉松跑者來說,是多麼多麼感人的詞彙啊!
我們必須咬緊牙關,撐住瀕臨崩潰的體力,在越來越逼近終點的前面幾公里、最後1公里或僅剩2、100公尺前,告訴自己:「我即將完成!我即將完成42.195公里的一場全馬了!」
完成是目標,完成將實踐我們跑者人生的加值意義。此時想哭嗎?或想狂笑嗎?都很合理,想哭想笑盡情宣洩吧!因為我們「自己.去.完成」一場馬拉松了。沒作弊,沒取巧,在時間的限度內,將自己發揮到極致。
在求成就前,應該先完成
我雖跑得慢,但越來越能理解「破PB」(編按:個人最好成績,Personal Best)的意義。
唯有透過「自己去完成」的體悟,我們才能明白,馬場上成績一次比一次進步所具有的意義。那是超越自己,超越此刻的自己,去發掘自己內在可能的新意義。只要跑者尊重自己的身體,不勉強身體所能承載的極限,自能享受「破PB」的樂趣。
跑者狀況若好,不妨測探極限;狀況若差,則試圖維持基本底線。無論怎樣,身體是自己的,跑者靠身體支撐日常生活,實踐人生的意義,也靠身體追求並不在人生日常生活裡額外的馬拉松目標。
不跑步的人,難以欣賞跑步之樂趣。只把跑步當一般性運動,而非日常生活裡刻意追求的目標,也無法理解追求百馬、追求千馬的跑者,其心態的藍圖為何。
但「額外的」形容詞,有助於認識馬拉松人的特質。
我們可以在下班後只待在電視機前、在串流平台上打發時間。選擇在舒適圈過日子,自食其力,不偷不搶不貪不汙,沒人可以講閒話,但為何有人選擇摸黑出門,日曬雨淋的花上幾小時,汗流浹背、氣喘吁吁的跑上42公里,何苦來哉呢?
出門跑馬拉松,絕對不會是我們分內的必要,除非是馬拉松選手。於是,這當然是我們額外的選擇、額外的目標,但它會不會為我們帶來額外的價值呢?
我想是會的。我躺在床上,抬起腿。經過這麼多場馬拉松後,我發現兩條大腿變得結實,用拳頭敲它,硬梆梆的。我回想大學時,每天跑操場不過十幾圈,湊它5000公尺,如今隨隨便便可以跑10公里、20公里。
由於跑馬拉松,我結識很多完全料想不到的新朋友,一條跑道千百人生,讓我的寫作延伸到馬拉松的世界。
馬拉松無非是一條路況不一,距離一樣的賽道,卻容納千奇百怪的靈魂,但他們都安安靜靜的,遵守一條定律:自己的路,自己跑;自己的選擇,自己去完成。
馬拉松人有什麼特質嗎?有的,他們尊重自己的身體,倚靠它,一步一腳印,誠實的追求終點線,達到平凡人生的某一種「完成」。
*本文摘自聯經出版《我還在跑,沒時間變老:人生賽道的四十個擇學》
《我還在跑,沒時間變老:人生賽道的四十個擇學》
作者:蔡詩萍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25/01/23
作者簡介
蔡詩萍
我是蔡詩萍。
一個政治學的科班生。
一個文學的寫作人。
一個藝術的愛好與評論者。
一個業餘馬拉松跑者。
一個電影紀錄片的重度影迷。
一個相信自己走到最後依舊捧書閱讀而開心的老靈魂。
拿過中國文藝獎章(散文類)。
拿過廣播金鐘獎(教育文化類)。
近幾年出版了《李後主事件簿:他死一次,活了千年》、《主席,請問台灣怎麼辦:許信良評傳》、《我們聊齋吧:人鬼狐妖,你糾纏我癡迷》、《爸話西遊:講故事給女兒聽很幸福》。
最好的人生選擇是,晚婚但還是結婚、生女了,因而有了更多對人生本質與中場以後的思索。
我應該會繼續寫下去。你等著。
目前暫時服務公職於台北市文化局。
歡迎到我的個人臉書、IG上互動。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