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臉書(Facebook)進行了一項有趣的實驗。他們針對約68萬9000名使用者,在1週內調整了動態牆中正面與負面貼文的出現頻率。結果發現:接收到更多正面貼文的人,也更常發表正向內容;而接收到更多負面貼文的人,則更容易發出情緒低落的貼文。
這證明了一件事:一個人的情緒與能量狀態,很輕易就會影響到周遭的人,這種現象被稱為「情緒傳染」(Emotional Contagion)。
其中,負面能量的傳染力甚至比正面能量還強。因為像恐懼、悲傷這類情緒,比快樂、興奮更直接與人們的生存本能連結。所以,想要提升自己的能量,第一步就是要遠離外在的「負面能量」。
遠離3種能量吸血鬼
美國作家強·高登(Jon Gordon)在他的著作《能量巴士》(The Energy Bus)中,把這些耗盡我們能量的人稱作「能量吸血鬼」。
「這世界上充滿了負面能量,對付它們並不輕鬆。有時我們必須展現一點無情,才能果斷切割。因為不這麼做,你很難真正擺脫這股力量。想要在生活中體會幸福與成功,我們必須讓自己被正向的人與能量所包圍⋯⋯我們身邊有2種人,一種是補充你能量的人,另一種則是不斷榨乾你的人。我把後者稱為『能量吸血鬼』。如果放任他們存在,他們會一點一滴的吞噬你的生命力、目標與願景。」——《能量巴士》
如果你現在的狀態是充滿正能量,不管遇到多負面的人都絲毫不受影響,那或許你可以從容應對。但如果不是這樣,那就特別要留意這3種類型的「能量吸血鬼」。
第一種:受害者心態
這類人總把自己當成「受害者」,將一切問題的責任推給他人或外在環境,滿口都是「別人害的」「環境不好」。像是:
- 「我明明做得很好,是那個笨隊友搞砸了才讓合約沒簽成。」
- 「你早說清楚就好了,會變成這樣都是你的錯。」
- 「我店開不下去都是因為隔壁那間店,要不是它搶生意⋯⋯」
這樣的人不但無法成長,還會拉著你一起原地打轉,讓你難以前進。
第二種:只關注「缺失」
這類人永遠盯著自己沒有什麼,放大所有匱乏與不足,完全無視當下所擁有的資源與優勢。像是:
- 「我朋友都有名牌包,我揹的這個用了好幾年,每個月都快吃土了。」
- 「我應該做不好啦,我沒經驗也沒能力。」
這種人也會貶低他人的成功,像是:
- 「你那是運氣好啦,說真的你實力也沒多厲害吧?」
第三種:急躁的人
他們總想「立刻」看到成果,反而容易因為判斷失誤而做出錯誤決定。許多人生中最關鍵的錯誤,正是來自這種焦躁不安。像是:
- 「有個年輕人靠這個1個月賺1億,3個月就能上手,你也快去做!」
- 「都這把年紀了,該生小孩了吧?有對象就別再挑了,直接結婚吧。」
- 「靠這種報酬率怎麼變有錢人?這種機會一生只有一次,錯過就沒了!」
讀到這裡,你腦中也許已經浮現幾個人選。但所謂「遠離能量吸血鬼」,並不代表你要把身邊的人都推開,而是要明確意識到他們所散發出的負面能量,並學會斷開這種干擾。
比如,某位總愛抱怨的同事在上班時又在碎念公司制度,這時你可以這樣結束話題:「真的辛苦你了。不過我等等有會議,得先離開一下。」
最後,也請你誠實面對自己:我會不會也是別人的能量吸血鬼?檢視自己是否也曾散發出負能量,並在此刻做個決定——從現在開始,斷開自己與周圍那些負能量的連結。
*本文摘自方舟文化《你該管理的是能量,而不是時間》

《你該管理的是能量,而不是時間:徹底告別身心疲憊!用「能量管理」強化決策力,讓高效成為日常、心流穩定運轉》
作者:韓善英(한선영)
譯者:陳麟
出版社:方舟文化
出版日期:2025/10/08
作者簡介
韓善英
「我曾以為,完美的時間管理就是答案。」
曾經,她是將人生以 30 分鐘為單位精密劃分的時間管理專家。她在完全不懂中文的情況下挑戰延世大學中文系,最終成為全額獎學金得主──這背後的成功祕訣,正是她徹底執行的時間管理法。
25 歲起,她就穿梭於大學與企業,面對成千上萬的聽眾,以「時間管理專家」的身分備受肯定。然而,她在高效人生中,意外獲得了一個顛覆性的體悟:「真正創造成果的,不是時間,而是能量。」
這個洞察徹底改變了她的人生。如今,她一邊撫養兩個孩子,一邊持續投入自己的事業,親身體會到:即使時間變少,成效卻能更好。
與其不斷切割時間,不如提升能量品質──這種新的思維,為那些被密集計畫壓得喘不過氣的現代人,指引了一條更可持續的成長之路。
現實生活中,我們即使整天忙碌,仍可能收穫有限;即使花了大量時間,也未必換得理想成果。這本書要帶領讀者跳脫「時間管理」的框架,成為一本為渴望真實專注與成長的人所寫的實用指南。從作者的親身經歷,到提升能量的實踐方法,再到如何在工作與生活中發揮最佳表現,你將透過「能量管理」迎來全新的躍升。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芊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