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經連續3天上班14個鐘頭了。我把泰德抱在腰側,空出手來捏住小蕾的鼻子,她正在流鼻血,睿司在我身邊尖叫(編按:泰德、蕾、睿司皆為作者保母工作的照顧對象)。

我關掉爐火(正在燒水煮義大利麵),請管家安娜幫我抱泰德讓我照顧一下睿司,但泰德死活不肯,這下3隻都崩潰了,我也只能關關難過關關過,拿出安撫的聲音說:「噓,別擔心,沒事。」

我好厭倦。我厭倦小孩子了。

掙扎的告白

晚上離開前,我簡明扼要跟黛凡(編按:雇主)報告當天的情況,以前我下班之後通常會再多待一會兒,跟黛凡分享生活。

但是過去幾個星期,我們都只交換情報,對話內容變得無趣又古板。我想念我們從前的交情,卻又恨她是我的老闆,結果就是愛恨交織。

下了班回到家裡,已經9點15分。再過9個小時,我又得出門搭車,到黛凡家幫她帶小孩。

「我發現妳最近心情不好,想說關心一下。」黛凡傳簡訊問我。還好嗎?

我掙扎著該怎麼回黛凡。過去幾週,我們一直在逃避這個話題。我打了幾個字,刪掉,再重打;刪了又打,打了又刪。我考慮已讀不回,但心結不會自動消失,避而不談對任何人都沒有好處。

「我很愛你們一家大小,但我覺得自己撐不下去了,真要說的話,我準備轉換跑道,做比較朝九晚五的工作,或許是時候該放手了。」

我焦急的等待黛凡的回覆。「我們不希望妳離職,但我們希望妳開心。無論妳接下來想做什麼,我都願意幫忙。」

我逼自己回覆黛凡的訊息,鼓起勇氣按下傳送:「也許再過幾週我們可以討論一下離職日期,我知道很難,但早點想清楚比較好。」

終於說出心裡話,我長舒了一口氣。這番話我已經憋在心裡好幾個星期、甚至好幾個月——說實話,應該已經憋了整整5年了。

虛榮的代價

原本幫人家帶小孩只是為了嘗鮮兼賺外快。我從小就夢想能獨立自主、買小時候買不起的東西,在我心中,成功等同於物質享受——自己賺、自己花、自己買,我要的越多,擁有的也越多,但我究竟付出了多少代價?

一方面,我住的是豪宅,戶頭裡有十幾萬,每期學貸都按時繳還,還有餘裕招待妹妹去渡假、聽演唱會。上回外婆來紐約,我給外婆一個驚喜——到洛克斐勒中心的景觀餐廳用餐。

我雖然實現了夢想,但現實卻不如想像中美好。本來以為買毛衣不用看標價的那一天,我一定會嗨到爆,卻沒想到羊絨穿起來也沒有特別舒服,跟棉質衣服差不了多少。

再說了,無論我再怎麼成功,我的朋友也鮮少覺得跟我平起平坐。我第一次吃淡菜的時候,他們還開玩笑說:「一窮二白,三餐沒海鮮。」其實這大多要怪我常常嘲笑自己的出身,但比起格格不入,還不如自我解嘲。

說到底:我從來不覺得自己配得上這一切,而且我漸漸明白:我可能一輩子都會覺得自己不配。

本來以為在大城市取得成功就能證明自己,但我越來越迷惘:成功究竟是什麼?我幫忙帶小孩的那些人,成功的標誌樣樣不缺——存款、資產、豪宅、(想養幾個就養幾個的)小孩。

我只有十幾萬的存款和滿腦子的工作。比起小時候的生活,我現在算是過上好日子了,但我不禁納悶:我是失去的多呢?還是得到的多?我是真的過上好日子了呢?還是那些比我更有錢的人欺哄我,讓我自以為過得還不錯?

不管答案是什麼,我都無所謂了。我只想重新找回我的人生。20歲的青春芳華都拿去養別人家的孩子了,如果我想要自己的孩子,就勢必得從保母工作抽身。

是時候該向前走了——我的心情豁然開朗,這時節,正好是2020年2月的最後一週。

尋找真正的幸福

我現在不用再帶小孩了,我可以賺少一點、過得舒服一些,反正財務基礎已經穩固了;我工作大可不用這麼費力,多騰一點時間出來寫作,上班時則要有應得的尊重。

我一心想要別人尊重我,但如果我都不尊重自己,是要怎麼求別人尊重我?過去幾年來,我滿心都是我要這個、要那個,反倒忘了手中的收穫。

我的家境並不富裕,我的起步不像我多數的朋友那麼一帆風順,但那又怎麼樣?

我爸媽養育我的路上再怎麼跌跌撞撞,終究是讓我接受了比他們更好的教育、過上了更好的生活,而幫人家帶小孩則讓我有機會逐夢踏實,30歲的我沒有家累,擁有世界上最棒的閨密。我的人生,豐盛而美好。

我決定找更便宜的租屋處,為了自己的幸福,我需要換新工作,薪水少一點,充實多一些。我去一間小型科技公司應徵行政助理,薪水比現在的職位低,所以我必須有所捨棄,但沒關係。

大家都說我是明證——階級可以翻轉,想做什麼就去做,有為者亦若是。我的社交圈是我成功的證據。如果需要名醫,我知道該打電話給誰;如果需要律師,我也有熟識的優秀律師;我交遊廣闊,認識CEO、認識創辦人、認識打擊全球暖化的天才、認識每天早上刷證進Google的男士,認識寫網路程式的女士。

從很多方面來看,我都是人生勝利組,但我每個月還是要還上萬的學貸,而且似乎怎麼也還不完。我開始懷疑:會不會因為我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所以一輩子都養不起小孩?我還有一筆急診的帳單還沒付清,當時我工作超標、工時爆表,但沒有醫保就是沒有醫保。

生活在美國儘管不公平,但我還是想辦法將一手爛牌打好、找到快樂的中庸之道。我穩穩踏在橋的中間,往左偏則不足,往右邊則過多。這是我能期望的最佳結局了。

財富教會了我2件事,一是友情比錢財更有價值,二是尊嚴無價。這世界上唯一珍貴的,就是有人深愛著你,成功是成功,幸福是幸福,兩者未必相關。如果說我領悟了什麼,那就是俗語說得對:金錢買不到幸福,不過,如果這世界讓你認為金錢可以讓幸福更靠近,個中道理我再清楚不過。

*本文摘自先覺出版《我在億萬豪宅當保母

書籍簡介

《我在億萬豪宅當保母:一個底層女孩在頂層社會的窺奇與學習》

作者:史蒂芬妮‧基瑟(Stephanie Kiser)
譯者:張綺容
出版社:先覺
出版日期:2025/02/01

作者簡介

史蒂芬妮‧基瑟(Stephanie Kiser)

史蒂芬妮原本是保母,住在紐約市。她來自羅德島州的北普羅維敦斯,後來搬到波士頓就讀愛默生學院,主修電影和電視創作。轉換職涯前,史蒂芬妮為曼哈頓的頂級富豪帶了7年的小孩。目前,她是紐約市一家廣告科技公司工程團隊的資深行政助理。她雖然不是工程師,對寫程式一知半解,但幸好並不影響她成為出色的行政助理。

史蒂芬妮目前住在阿斯托里亞,室友是一隻查理斯王騎士犬,名叫漢堡包.柯林頓。《我在億萬豪宅當保母:一個底層女孩在頂層社會的窺奇與學習》是她的第一本書。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