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早上接到一通衛星派遣任務,我依循地址來到乘客上車處,發現是一間食品工廠,但工廠大門深鎖。當我準備要撥電話給乘客,向乘客告知已經到達時,對方正好來電,是一位女士的聲音。

「司機您好,請問大門開了嗎?」

「目前還沒開。」

「好,我馬上處理。」

「裡面有好多棟,請問我要開進去哪裡等,是要服務一位拄著拐杖的老先生嗎?」

透過大門門縫,我依稀看見前方不遠處有位長者拄著拐杖走動,旁邊還有照顧者攙扶,猜想老先生可能是要搭車的乘客,因此如此詢問。根據經驗,有時候叫車的人,不一定就是搭車的人,尤其許多長者不諳通訊設備與應用軟體,有搭車需求時,大都請晚輩協助叫車。

「對,沒錯。請把車子開進來,右邊第一棟就是了,謝謝你。」

確認好位置後,我將車停妥,下車等候。通常遇到行動不便的乘客,我都會下車協助開關車門,以利乘客上下車。對年輕人而言,上下車是件稀鬆平常的事,但對於一些長者或健康有狀況的人而言,這些「稀鬆平常」會變得「舉步維艱」。計程車有很高的機率服務到行動不便的乘客,又或者說,就是因為乘客行動不便才選擇搭計程車。

我站在後座車門旁隨時準備接應,這時卻沒見到老先生與照顧者。原以為乘客只是去洗手間或拿些物品,馬上就會出來,但數分鐘過後,乘客仍遲遲未現身。站在太陽底下的我,不免感到一絲焦躁。不過因為乘客是位長者,且車是停在工廠內部而非一般道路,不會有臨停、違停及安全上的疑慮,所以這趟任務,我多了點理解與耐心。 

沒錯,錢就是尊重

終於,一位大姐從室內走出來,是剛才在大門口瞥見的那位攙扶長者的人,但仍沒見到主要乘客——拄著拐杖的長者。大姐一臉愧疚的向我賠不是,說明自己記錯醫院看診日期,現在不去醫院了。言下之意就是叫了計程車後,卻沒有搭車需求了。

「沒關係啦!」

語畢,正準備返回車上離開時,大姐把我叫住,用雙手將預先準備好的200元紙鈔遞給我:「這200元你收著,不好意思害你白跑一趟了。」

大姐說完後,向我彎腰鞠躬;我雙手接下大姐手中的鈔票,也同樣向大姐彎腰鞠躬,差別在於我腰彎得比大姐更低。大姐的鞠躬是表示對我的歉意;我的鞠躬則表示對大姐的敬意。

這位大姐的行為非常令我感動與敬重。她知道自己的小錯誤,讓我白跑一趟,但她願意為此負責,並補償200元。除了部分派遣平台自訂規則之外,在計程車執業規定中,針對乘客取消叫車的行為並沒有任何防範或補償措施;也就是說,即便乘客不願意補償,司機也沒轍。

在乘客完全可以不用「補償」的前提下,大姐表達出她對計程車這份職業的尊重。大家可能會認為我所提到的「尊重」並不是指那200元,而是有更具深度的見解。錯了,其實「尊重」就是指那200元。 

改運,從「自證預言」開始

我曾經有過許多次被放鴿子的經驗。比如,到達目的地後等了半天沒見到乘客,撥打乘客電話,對方卻說他明天才要坐車,背景還伴隨著打麻將的聲音。我也曾經開了6公里到達指定上車地點,乘客卻說剛好遇到朋友,因此要搭朋友的車。還有人在便利商店叫完車後,就沒有下文,彷彿直接人間蒸發⋯⋯。

有乘客刻意在每個派遣平台都叫車,看哪個車隊的車先來,就搭哪台車,其他晚到的司機即便已經在半路上,都被無情的取消;有的乘客甚至不取消,直接讓司機撲了個空。各種爽約的情況多如牛毛,罄竹難書。

儘管如此,我還是習慣聚焦在那一點點的好事上,讓雞毛蒜皮的「鳥事」傷害不了我。因為,如果放大那些「鳥事」,負面情緒也會跟著擴大;如果不懂得調適、轉換心境,工作時容易被負面情緒籠罩,先入為主的將每趟任務的乘客都視為「奧客」,結果影響到服務品質,甚至形成一種負面情緒的迴圈。

心理學中有一個詞彙叫作「自證預言」或「自我應驗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簡單來說就是「心想事成」。指某人「預測」或期待某事發生,結果那件事真的發生了。這種預測或期望之所以成真,正是因為那人相信或希望它會發生,由此產生的行為導致了與預期相同的結果。

我總是刻意練習把「自證預言」運用在正面積極的想法上。因為我相信,我的期待會影響我現在的行為;而我現在的行為,很有可能影響未來事情發展的結果。

*本文摘選自商周出版《坐霸王車的男孩

書籍簡介


《坐霸王車的男孩:從黑暗到光明的逆轉人生》

作者: 王國春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25/02/06

作者簡介
王國春

父親是老榮民,母親是新住民,父母離異後他跟著母親。母親好賭,因積欠賭債而離家。

15歲時,獨自一人生活,國三變成中輟生。為了生活,曾賣盜版光碟,為他人頂罪而被抓。

後來在加油站打工賺錢,自行復學,就讀補校完成國中學業。高二時休學當兵,退伍後目睹朋友紛紛入獄或染上毒癮,下定決心改變。

現職為計程車司機,平日努力健身,斜槓拍廣告、代言產品。

開車空檔用手機寫臉書日記,累計數萬字,5.8萬追蹤者,熱門貼文觸及率破兩百萬。多家媒體轉載採訪,有商業周刊、蘋果日報、今周刊、中央社、Yahoo奇摩新聞、Newtalk新聞、三立新聞網、MSN新聞、TVBS NEWS、udn聯合新聞網、ETtoday新聞雲、親子天下等。

學校、企業、公部門、組織團體相邀演講,如扶輪社、家扶中心、文化部、觀光署等,並參與青少年扶助。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倪旻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