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懂什麼?」

忽視他人意見並打擊其自尊的言語,會在溝通中築起一道高牆,使雙方關係變得疏遠。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的忽視,都會讓對方留下難以抹滅的傷痕,且破壞對話、摧毀信任。

根據心理學家喬治.凱利(George Kelly)的「個人建構論」(Personal Construct Psychology),人們透過他人的評價來定義自己。像是「你懂什麼?」這樣的話語,會讓對方產生自我否定的想法,進而導致自尊心低落。面對他人頻繁的否定時,不僅會影響情緒,雙方關係也容易逐漸扭曲。

如果長期忽視,最終會被煤氣燈效應操控。煤氣燈效應是一種隱祕卻強大的心理操縱形式,可以摧毀一個人的自尊。會讓對方懷疑自己的判斷力和感受,破壞關係的平衡。

像是「你太敏感了」這句話,是忽略了對方的感受,並否定、擾亂對方的經驗;像是「我不可能這麼說」這種反駁對方記憶的話語,會使對方懷疑自己的記憶力和判斷力。隨著時間的推移,對方會開始質疑自己,而變得越來越依賴操縱者。

這樣的說話方式會摧毀對方的自主權,最終使其陷在有毒的關係之中。

從不插嘴的小習慣做起

「托您的福,事情進展得很順利,非常感謝。」

輕蔑的語氣會破壞關係;尊重的語氣則可以成為建立關係的基石。尊重和體諒對方感受的態度,會讓談話的氛圍轉為正向積極。

因為當人們感受到與對方產生共鳴時,自然便會敞開心扉。此時的尊重,已不僅只是禮貌的態度,而是給予了對方足夠的心理安全感,讓彼此關係更加緊密。

「你這部分做得很好,但如果這裡能再修正一下,就更完美了。」

這是認可他人努力的同時,也表達自己意見的積極方法。這不僅解決了問題,還有助於提升對方的自尊並改善關係。這樣的說話方式也提供對方成長的機會,並成為彼此間建立信任的基礎。

「你好像遇到困難了,需要幫忙嗎?」

討喜的對話可以建立信賴關係。與其說:「為什麼會這樣呢?」不如問這樣的話語,會使對方將你視為解決問題的夥伴,而不是指責的人。這是減少衝突和建立合作關係的動力。

「謝謝!」

即使是一個很小的尊重舉動,也會產生非常大的效果。聽對方說話時點頭回應,或是可以說:「托你的福,這個專案變得更好了。」之類的話語,來認可對方的付出。有時只要一句「謝謝」,就能帶來很大的力量。

「我說的話好像讓你受傷了,很抱歉,下次我會注意。」

但有時我們也會因為不經意的一句話而傷害到別人,這時就需要真誠的道歉。這樣的說話方式有助於重新建立信任關係。對方感到自己被尊重時,就會敞開心扉,並認可你為修復關係所做的努力。

試著從小的改變開始。只要對方說話時傾聽不插嘴,讓他把話說完,或是認可他的付出,關係就可以改善。

輕蔑的語氣會破壞關係,而尊重的語氣則可以建立信任和連結。雖然在談話中體諒和尊重他人的習慣,並非一朝一夕可以養成,但只要持續練習,就能建立更堅強的關係。言語上的一個小小改變,能為整個人生帶來正向的影響和變化。

*本文摘自幸福文化《一開口,就讓人有好感

書籍簡介


《一開口,就讓人有好感:成熟大人都重視的50個表達細節》

作者: 朴根一 박근일 Park Keun-Il
譯者: 蕭瑋婷
出版社:幸福文化
出版日期:2025/09/03

作者簡介
朴根一(Park Kuen -Il)

擁有韓國崇實大學基督教學碩士及明知大學青少年指導學博士學位,曾被聘為國際大學和救世軍士官學校客座教授。目前是知名職涯發展講師、親職教練和品德教育專家,走訪韓國各地的國小、國中、高中和青少年組織,致力於推動品德教育。擔任救世軍軍官,以透過各種形式活動豐富內在靈魂。

在以家庭主婦、中壯年和青少年等不同年齡層為對象的講座中,發現了人們最煩惱的,就是人際關係問題。因此,他研究了心理學、社會學和腦科學,並找到了解決方案。他領悟到,溝通是否順暢的決定性因素在於:說話的語氣。無論如何努力學習說話術以獲得期望的回應和答案,如果不改變說話的語氣,一切都是徒勞。這是因為說話的語氣不是一種技巧,而是態度。此後,他一直致力於研究和教導正向溝通法,幫助人們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想法以進行有效溝通。他將自己在這段期間的研究及實用且溫暖的建議,都收錄在本書之中。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倪旻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