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感受是什麼,就很難知道該拿它怎麼辦。」耶魯大學情緒智商中心創始主任布拉克特(Marc Brackett)一語道破現代人的情緒盲點。

當憤怒、焦慮或挫敗感突然襲來,我們往往陷入情緒漩渦,做出後悔的決定。布拉克特開發的RULER五步驟情緒管理框架,已在全美超過5000所學校實施,這套方法能幫助你在情緒風暴中重新掌控主導權。

為什麼駕馭情緒如此重要?

研究顯示,情緒調節能促進正面情緒的發生,同時減少不愉快情緒的頻率,從而產生更強的生活滿意度。更重要的是,28年的大型追蹤研究證實,主觀幸福感與正面情緒能顯著預測長壽,降低全因死亡率。

換句話說,學會駕馭情緒不僅讓你更快樂,還可能讓你活得更久。

第一步:Recognize(識別)

有時情緒會突然湧現,讓我們措手不及。第一步是暫停,接受並承認你正感受到某種值得注意的情緒。

紐約大學應用心理學臨床助理教授岡尼亞(Karthik Gunnia)說:「如果我們試圖壓抑、推開或忽視這些感覺,它們會變得更嚴重。」

岡尼亞建議,當你有情緒時,快速掃描你的身體,注意任何能提供情緒線索的新感覺。例如,他自己在焦慮時,通常感覺胃部不適,生氣時常表現為胸悶。即使只是想「我不知道自己感覺如何,但我感覺很多」也是好的開始。

第二步:Understand(理解)

在承認你感受到需要注意的情緒後,布拉克特建議「坐下來,對它保持好奇心。」

探究原因和背景,問問自己:為什麼我會有這種感覺?是否有人說了什麼或做了什麼促使我產生這種反應?是某個事件還是記憶?我的反應中是否有特定模式?

第三步:Label(標記)

研究表明,單單是用語言把感受表達出來,就能降低心理壓力。布拉克特建議,練習用更多、更準確的描述性詞彙來識別你的感受。

例如,很多人只會說「我不開心」,卻說不出自己是生氣、難過、失望還是無力感。有些人只會說「我壓力很大」,卻不知道具體是焦慮、恐懼、挫折還是不知所措。而形式上沒有限制,可你可以選擇告訴他人,也可以是自言自語。

如果你也經常無法正確形容你的情緒,或許可以下載「How We Feel」App,這是由耶魯大學情智中心與Pinterest聯合創始人Ben Silbermann合作開發的免費App,提供144個不同的情緒詞彙及其定義。

「How We Feel」App上有很豐富的詞彙,可以精準對應各種情緒,幫助使用者識別自己的狀態。

第四步:Express(表達)

標記情緒後,為它們找到健康的出口。

你可以與朋友甚至寵物交談。布拉克特說,如果可能的話,永遠不要獨自擔憂。因為,另一個人可以提供的觀點,這是你自己很想到的。

你也可以嘗試獨自進行的活動。聆聽音樂可以幫助你表達情緒。或者在日記中寫下情緒,布拉克特說這是「與親密朋友交談的另一種形式」。這可以幫助你獲得新視角,理清複雜的想法和感受。

第五步:Regulate(調節)

最後一步是調節情緒,並以建設性的方式回應。

你可以散步、深呼吸或練習瑜伽,或從事編織、木工等手工活動,靠著專注當下脫離情緒。或者回到自己的「快樂角落」,有的人是去河邊慢跑、有的人是悠閒的逛超市,有人是和閨蜜一起看場電影。

你也可以主動幫助他人。布拉克特說,當我們將注意力從自身困擾轉向關懷他人時,就能實現一種「親社會情緒調節(prosocial emotion regulation)」。

總之,無論你做什麼努力,想要學會如何調節情緒都是值得肯定的。

關鍵是透過練習,這五個步驟會變得越來越自然,最終成為你情緒工具箱中強大的工具。畢竟你的感受就是你的GPS,若你能精準的識別他們,你就能更好的為當下的自己指引方向,做出更好、更健康的決定。

資料來源:紐約時報PubMedSpringer Nature Link

核稿編輯:林易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