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到底為了什麼?這是個很大的話題,聽起來好像也很沉重。但在蘇東坡晚年評述自己一生的這首詩裡,我們似乎可以得到一點領悟。

建中靖國元年(西元1101年),蘇東坡去世前2個月,北宋已進入徽宗時代。蘇東坡在海南收到消息,他因為大赦而獲准北還,那時他還不知道自己的生命即將走到盡頭。

他路過金山寺,看見好友李公麟留下的〈東坡畫像〉,望著畫中的自己,提筆寫下了對自己這一生的注腳:

〈自題金山畫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他說:如果要說我這一生的成就,就3個地方——黃州、惠州、儋州。這是他被貶謫的3個地方,從世俗定義的成就來說,應該是他人生的低谷。但為什麼他卻說,這3個地方成就了他呢? 

初貶黃州

我們現在知道的蘇東坡最有名的那些作品:一詞兩賦〈念奴嬌.赤壁懷古〉、〈赤壁賦〉、〈後赤壁賦〉,天下第三行書〈寒食帖〉,包括現在已經是中國美術館鎮館之寶的〈瀟湘竹石圖卷〉,還有我們都很熟悉的詩詞「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這些,全部都是他在貶謫黃州(現中國湖南省黃岡市)期間寫的。

可以說,沒有黃州,就沒有中國文化史上的蘇東坡。

蘇東坡在黃州待了4年多,好不容易重新回朝得到任用,開始了事業上真正的巔峰。他出任兵部尚書、禮部尚書等官職,在當時僅次於宰相。但命運就是這麼會開玩笑,以章惇為首的新黨再次把持朝政之後,身為舊黨的蘇東坡日子就特別不好過了。

二貶惠州

紹聖元年(1094年),已經59歲的蘇東坡再度被貶,這次他的目的地,是當時瘴癘橫行、蠻荒偏遠的惠州(編按:現為中國廣東省惠州市,別稱鵝城)。這次的貶謫,基本上就宣告了他政治生涯的終結。

蘇東坡自己在詩裡寫「曾見南遷幾個回」, 貶謫到嶺南的,有幾個能活著回來的呢?

但你不得不佩服,在嶺南那幾年,這個老頑童不僅活著,居然還能活出滋味來。在去嶺南的路上,蘇東坡就創作了2篇很有名的書法作品,一篇是〈洞庭春色賦〉。「洞庭春色」其實是一款酒,用黃柑釀的。他把這個酒喝出了氣壯山河的感覺。

他說:我感覺人世間的泡影,把千里江山都隱藏在這一瓣橘子的斑點之中。

到了嶺南以後,蘇東坡更開心了。他說自己剛從船艙裡走出來,就看見惠州的碼頭上站滿了人,大家都用奇異的眼光望著他,有些人還向他問好。他「哎呀」一聲,說:「嶺南萬戶皆春色,會有幽人客寓公!」

〈十月二日初到惠州〉

彷彿曾遊豈夢中,欣然雞犬識新豐。
吏民驚怪坐何事,父老相攜迎此翁。
蘇武豈知還漠北,管寧自欲老遼東。
嶺南萬戶皆春色,會有幽人客寓公。

惠州這個地方,很熟悉,感覺曾經來過。不然的話,為什麼連雞犬都好像認識我一樣?不管未來怎麼樣,至少我知道,在這裡,肯定會有人對我好的!

我們看蘇東坡在惠州做了什麼。他雖然還是沒權、沒錢,甚至痔疾纏身,水土不服,但他依然樂呵呵的種他的菜,啃他的羊骨頭,饞他的荔枝——日啖荔枝300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雖然誇張,但我們能看得到他的這個氣魄!而且「熱心市民」蘇東坡,還幫惠州西湖修了兩橋一堤,改進了廣州城的供水計畫。他在嶺南待了2年半,就像清代詩人江逢辰的那句詩:「一自坡公謫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

一個人點亮了一座城,千年過去了,這座城市直到今天都因他而發光。

三貶儋州

而到了海南儋州(現中國海南省儋州市),蘇東坡所面臨的環境就更加惡劣了。不僅缺衣少食,而且病無藥、居無室。

蘇東坡完全是抱著必死的心了,他在寫給友人王敏仲的信裡說:這次去,估計就回不來了,我去那裡第一件事就是做口棺材,第二就是選塊墓地。

當時昌化的行政長官張中,還因為給蘇東坡提供了行衙居住,並想整修官舍為他提供更好住所而被罷官。

蘇東坡無奈,只好在儋州城南買地蓋房。當地民風樸實,人們對這位北方來的儒者非常友好。他們不僅自發過來幫他蓋房子,還經常送吃送喝,祭祀的時候,還會把祭灶的烤肉拿過來送他。

不僅給自己找到了一些樂子,蘇東坡還充分發揮「老年中堅分子」的餘光餘熱,教大家怎麼挖井,怎麼治療瘧疾,怎麼種植水稻⋯⋯他在海南講學,使原本的蠻荒之地漸漸「書聲琅琅、弦聲四起」,甚至帶出了海南歷史上的第一位舉人。

我看到一份資料,說受到蘇東坡的影響,今天的儋州人依然喜歡吟詩作對。2002年,儋州還獲得了「全國詩詞之鄉」、「中國楹聯之鄉」的榮譽稱號。

所以有人說,蘇東坡被貶儋州,是「東坡不幸海南幸」。海南到今天,依然還有東坡村、東坡井、東坡田、東坡路、東坡橋、東坡帽、東坡墨、東坡話⋯⋯。其實想想是很感動的,這個世界有他真好啊。

蘇東坡在海南待了3年,離開的時候依依不捨的說:「我本海南民,寄生西蜀州。」

原本以為這是他的「死地」,沒想到,他卻活成了一個奇跡。

一生被貶3次,卻成生命最光亮的時刻 

這個時候,我們再回頭看看他對自己生命的注腳:「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我以前讀這首詩,以為這是他油盡燈枯的時候對自己這一生的自嘲,尤其是前面2句,聽起來就特別「喪」。

但後來我讀了《莊子》,才發現蘇東坡這2句話,是化用了《莊子》的原文。「心似已灰之木」,這句話源自莊子的〈齊物論〉: 「南郭子綦隱几而坐,仰天而噓,荅焉似喪其耦。顏成子遊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隱几者,非昔之隱几者也。」

莊子認為,人生要追求的境界是「形如槁木,心如死灰」,沒有歡喜與厭惡,沒有恐怖與哀懼,只有喪失了「我」,才能突破「我」,進入「無我」的境界,讓自己完全融入天地大道中。

「身如不繫之舟」,這句話源自莊子的《列御寇》: 「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敖遊,泛若不繫之舟,虛而敖遊者也。」

不繫之舟,沒有繩子繫著的小船,看起來似乎很飄搖,沒有依靠,但從另外一方面來說,也是自由,是無限。

想一想,人生在世,真的有永恆的依靠嗎?真的有長青的基業嗎?真的有絕對穩定的關係嗎?真的有不死的肉身嗎?

「問汝平生功業」,如果把蘇東坡這句話拿來問我們——假如明天就是我生命的終點,問吾平生功業,我會說什麼?

活著本身,就是意義。這些經歷就是活著的價值。

就像蘇東坡在人生的結尾,也許有自嘲,但生死看淡之下,問汝平生功業,他卻看見了那些超乎世俗成就的東西——黃州、惠州、儋州,這些不可替代的生命體驗,塑造了他,完整了他。這,就是他此生的意義。

*本文摘自三采文化《人生得遇蘇東坡

書籍簡介


《人生得遇蘇東坡:破億播放量意公子帶來一堂豁達生命課(附「跳脫蘇軾圈」金句卡+〈寒食帖〉全彩拉頁)【限量】》
作者: 意公子
出版社:三采
出版日期:2025/08/01

作者簡介
意公子

本名吳敏婕,1986年生,畢業於福建師範大學中文系。

文化藝術科普平臺「意外藝術」創始人,以深入淺出的方式,把中華五千年文化長河裡那些打動我們的人事物,帶進當下人們的生活。

其自媒體帳號「意公子」聚焦中國傳統文化的解讀,推出「意公子講蘇東坡」「意公子講莊子」「重讀語文課本」等系列影片。其中蘇東坡相關節目累計播放量超7億次,全網3500萬用戶訂閱。

已出版作品:《句句有梗的西洋藝術小史》、《句句有梗的中國藝術小史》。

▍YT頻道:意公子
▍抖音:意公子
▍BiliBili:意外藝術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倪旻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