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比喻有點強烈。各位是否有過經驗,就是很難察覺到自己的體臭或口臭?如果突然被別人指出自己的這種問題,當下一定非常尷尬吧。其他像是聊天時的聲量和抖腳,吃東西時的咀嚼聲等,自己沒意識到,但令旁人感到不快的場景多不勝數。

遇到長輩有這種情形時,我想你並不會直接指出來。因為很容易可以想像到它會刺傷長輩。

沒錯,當對方沒有意識到問題所在時,任何人都會自然的婉轉表達。總之,重要的是「想辦法讓對方察覺到他沒有意識到的事」。被人指正與自己察覺上,自尊心的保護方法也不盡相同。何況行為也會自發性的改變。本章中就以「察覺」為關鍵字,思考表達的方法。 

提醒長輩多吃點飯

X:你要多吃點飯啊!
O:告訴我平常你都吃多少?

「你要多吃點飯啊!」看到父母食量越來越少時,便會擔心的這麼說。當你出現這種擔憂時,第一件事就是要判斷這種現象「是暫時性的還是隱藏著某種疾患」。

夏天因為中暑而累積疲倦時,食欲會減退,這種現象只是「暫時性的食欲減退」,不用太擔心。

但是,如果食欲欠佳一段時間,向醫師諮詢查明原因就變得很重要了。也許隱藏著嚴重的疾病。是內臟器官狀況有異,還是牙齒咬合不好、精神性問題、失智症正在惡化。從這些可能性中,尋找「父母體況不正常」的原因吧。

所以,發現這種狀況時,不妨直接了當的問:「告訴我平常你都吃多少?」

如果父母顧左右而言他:「沒什麼事啦!」你就表示:「我很擔心媽,所以請你告訴我。」然後再仔細的問一次。徹底掌握事實是健康問題的鐵則,這是保護親愛的父母可以做的事。 

請長輩動作快一點

X:動作快一點,別給其他人添麻煩。
O:沒關係、沒關係,不要急,慢慢來!

「動作快一點,別給其他人添麻煩!」老人家在結帳處或ATM慌張失措,走路太慢,妨礙通行等,擔心周圍目光時會說的話。這種時候,其實長輩自己也會在意「周圍的眼光」。而且幾乎所有人都會擔心自己造成他人困擾。

這句話之後,恐怕會說出「打起精神來」之類指示「長輩行動」的訊息。但是,人並沒有那麼單純,不是用「指示、命令」就可以解決問題。就像對孩子說「用功一點」,但事實上孩子的成績未必因此有所提升一樣。

重要的是「說些有助於從本質來解決問題的話」。因此,「沒關係、沒關係,不要急,慢慢來!」這句話,可讓父母產生絕對的安心感。聽了這句話,長輩便能平靜的應對狀況吧。

此外,如果你希望敦促父母按照你的指示行動,建議照顧父母的晚輩先做好「環境預習」。如果是ATM的操作,事前先告知輸入所需要的步驟,或是在離峰的時段前往,讓他練習直到熟悉操作為止。

提醒長輩回診

X今天不是去醫院的日子嗎?
O明天要去醫院對嗎?不要忘了看診時間哦!

「今天不是去醫院的日子嗎? 不要忘了看診時間哦!」這句話是提醒忘記看診時間,又訂了其他約會的父母時說的話。忘記約定,是老人家常見的狀況,但是總不能放著不管,對吧。

尤其遇到回診或是婚喪喜慶等重要大事的日子,最好在「一天前」提醒比較放心。

當天或當下才提醒,會成為「失敗的提醒」,需特別注意。一再發生失敗提醒,會導致老人家失去自我肯定感,成為壓力的原因。雖然可能有點麻煩,仍應留心以「守護者」的身分去面對長輩。

世面上有各種各樣的提醒工具,對老年人而言,最值得推薦的是「填寫空間夠大的掛式月曆」。雖然很老式,但是它既直覺又容易使用,也不容易出錯。

加上平時就會映入眼簾,長輩也能保持高度警覺。請告訴長輩,一旦有什麼新的約會,一定要在月曆上寫下「約會的內容和時間」。另外,你可以用手機拍下月曆,事先掌握老人家的行程,也方便協調。

提醒長輩食物保存期限

X:冰箱裡的東西全都超過保存期限了啊。
O:我也常常忘了保存期限,平時要多注意一點!我們把它拿來用吧!

「冰箱裡的東西全都超過保存期限了啊。平時要多注意一點!」我也經常忘了保存期限,很多食品沉睡在冰箱最底層,根本忘了買過。母親也一樣健忘,所以就用寬容的心態接受「所有人都會忘記」這件事吧! 如果指出問題就能改正的話,大家就不用這麼辛苦。重要的是,應該把前提放在「任何人都會犯錯」。只要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自然而然會說出包容的話,更何況對方如果是高齡的父母,就更應該這麼做。

在這種時候,不妨傳達「不論父母還是孩子都是人」的訊息。舉例來說,像O的句子「我也常常忘了保存期限」等,充滿人情味的話是最好的選擇。

聽到用溫柔的心承接失敗的言語,父母也不會因為失敗而沮喪。反倒覺得「原來子女也會失敗」而感到安心。

「衰老」也就是「喪失」。父母每天都在經歷著「喪失體驗」,做不到的事日漸增多。正因為如此,更應留意給予溫暖的關懷。它會成為延緩失智症進程、減少憂鬱症發病風險等,延長健康壽命的一大契機。

注意到長輩變瘦了

X:怎麼體重變輕了?
O:好像有些問題,自己有沒有感覺哪裡不對勁?

「怎麼體重變輕了?」父母看起來比以前更清瘦,或是食量比以前少等,擔心他們而說的話。一般來說,評論別人的外貌是禁忌,但是親子間的對話,並不算是失禮。確認「體重的變化」反而是個絕佳的行為,它不但能盡早發現疾病的可能性,就算是已經生病,也有助於「早期發現」。

尤其身材纖瘦的老人家,不少人都隱藏著嚴重的疾病。所以,有關「體重的變化」,不需要拐彎抹角,請開門見山的詢問。含糊的表現不容易掌握正確的狀況。這些敏感的部分,外人不好開口。只有血脈相連的親子女才能說出口。換句話說,這件事只有你能做。

重要的是平時就要漸漸建立好關係,才能在關鍵時刻直接表達想法。如果可以的話,請向長輩確認他的感覺如何,像是「身體好像有些問題,自己有沒有感覺哪裡不對勁?」就能更精準掌握長輩的身體變化。

發現長輩都沒換穿衣服

X:你怎麼每天都穿同一件衣服?
O:你最近好像很喜歡這件衣服哦?穿起來很好看。

「你怎麼每天都穿同一件衣服?」本來愛漂亮的長輩,狀況有點奇怪時會對他們說的話。如果,過去他一向愛漂亮,但現在卻不在意服裝或外貌,突然變得邋遢,或是只穿同一式樣的衣服,便可以視為「社會性降低」的徵兆(在學術上稱為「社會衰弱」)。

「社會性降低」,簡單來說就是不在意周圍怎麼看待自己,也不想與周圍溝通交流。光聽這2項,也許你會覺得「這樣沒關係嗎?」但其實這是「正常的老化」,沒有必要太擔心。

因此,不需要特別在言詞上關心,不用像X那樣,刻意指出他每天穿同樣的衣服。如果真想說些什麼,不妨像O的方式「你最近好像很喜歡這件衣服哦?穿起來很好看。」正向的接納父母的變化。這種樂觀的態度,有助於抑制「老年憂鬱症」和延緩「失智症」的進程。

*本文摘自遠流出版《高齡父母溝通術

書籍簡介

《高齡父母溝通術:80個讓長輩主動改變的有效句型,學會不動怒、不吵架、不抓狂,和爸媽好好說話》

作者: 萩原礼紀
譯者: 陳嫺若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25/05/28

作者簡介
萩原礼紀


日本國內規模最大的居家護理、復健與日間照護服務公司「株式會社Goldilocks」的創辦人兼共同代表。在日本大學板橋醫院累積經驗後獨立創業。目前,除了以經營者身分推動居家護理、復健與日間照護事業外,還以專科醫師級別的專業物理治療師(基礎與運動器官領域)身分,親自參與服務對象及其家屬的照護現場。

在業界備受信賴,不僅致力於培養整個產業的年輕物理治療師,也參與編寫教科書。自踏入醫療領域25年以來,親自診療的患者累計已超過18萬人。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倪旻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