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上,我們總被訓練成「快回覆、快解決、快回應」,彷彿拖延一秒就等於不負責任。但我想邀請你停下來思考:當你每次都迅速答應、總是先滿足別人的期待時,你的內在是否默默累積難以言說的疲憊?

一位資深主管的內心拉扯

Ariel是一位帶領上百人團隊的高階主管,績效亮眼,領導風格一向果斷明快。

她私下告訴我,每當團隊同仁情緒低落、或在會議中丟出臨時需求時,她幾乎總是不假思索就接下來,彷彿這樣才是「有肩膀的領導人」。

直到某天,她在晚間開完第十場會議後,獨自坐在空蕩的辦公室裡,突然淚流滿面。她說:「我也好想有空間說『我需要想想』,但我怕這樣會讓人覺得我不夠負責。」

真正的負責,是懂得適時說「不」

Ariel不是不懂自我照顧,而是害怕那樣的自己看起來「不夠親切」。

很多人誤以為建立界限就是劃清界線、變得冷漠。但事實上,真正的界限,是讓關係更安心的距離感。

界限不是牆,而是橋。你在橋上,才能和對方好好的見面,而不被情緒吞噬。建立情緒界限,從來就不是自私,而是一種成熟的責任感。

練習3步驟,讓自己慢下來

  1. 停下來:一旦感覺不對,不要急著回應。先安靜察覺你的感受——是焦慮?內疚?還是想逃跑?
  2. 不要投射反應:焦慮會讓我們進入「生存模式」:討好、快速答應,接著爆氣⋯⋯。這時,你需要設立「緩衝區」,像是說:「我需要想想,晚點再回覆你。」
  3. 練習設下軟釘子:不是拒絕,而是先為自己爭取思考的空間。這種界限,其實也是對他人的尊重,因為你願意花時間好好思考,代表你重視這段關係。 

我想對你說的話

我們不是要變得冷酷無情,而是學著在每次互動中,照顧好自己,也才能長久照顧別人。真正令人安心的領導者,不是「永遠OK的人」,而是願意誠實說:「我需要一些空間思考」的人。

留給你的思考與對話:如果你今天被要求一件超出負荷的任務,你會怎麼說?

A.馬上答應,回家再苦撐完成。
B.拒絕,但內心充滿罪惡感。
C.嘗試用「我需要想想」先保留空間。

*本文獲「梅根的斜槓人生」授權轉載,原文:真正成熟的職場人,都懂得「戰略性拖延」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