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次去拜訪親戚後,我們要開45分鐘的車回家,妻子用隨意的口氣問我能不能到沃爾瑪超市停一下,好讓她買「幾樣東西」。如果你個性跟我一樣,你也會中計。配偶說就1、2分鐘,去買1加侖牛奶跟幾個電池,然後過了45分鐘,你在車裡差點死於一氧化碳中毒,孩子們已經進入快速動眼睡眠的狀態,另一半拿著6個裝滿各種東西的袋子出來,從小麥胚芽到香濃起司圈都有。而且,可惡!她忘了買電池!
不,這次我不會再中計了。我把車開進沃爾瑪的停車場,看到前方有一列怠速的車子——我都叫這裡「等待受刑區」——有很多不小心加入了「只要幾分鐘」遊戲的人。
「親愛的,沒關係,」我說。「這次我去買那幾樣東西。」
我很自豪我是個「雷射光」購物者。我的意思是,這種購物者會衝進商店,像雷射光一樣集中在購物清單上的1、2樣東西,然後盡快結帳。
「很好呀,」我妻子艾爾維亞說。「反正只要買小孩的牙膏就好了,我也不想到裡面擠來擠去。」
於是我就跑進去了。到了放牙膏的貨架,我差點癱倒在地。我要買牙膏,選擇卻那麼多:用過氧化物美白、用牙垢保護美白、凝膠、膏狀、凝膠和膏狀的組合、莓果味、薄荷味、高露潔、Crest、Aquafresh、軟管、防溢按壓管、牙齦炎防護、口臭防護⋯⋯要全部列出來嗎?
我站在走道上,拿起一管又一管的牙膏,然後放回去,閱讀標籤,比較單價,考慮口味和美白作用⋯⋯啊啊啊!累死人了。過了三十多分鐘後,我帶著幾管不同的牙膏(還有牛奶和柳橙汁!)從店裡出來,把東西遞給妻子——她的笑意藏都藏不住。
文明越進步,人卻迷失在選擇之中
選擇。現代世界充滿了前所未見的選擇。21世紀的全球經濟十分宏偉,我們在其中生活和工作,5年內所能得到的選擇比祖父母一生中經歷的更多。如果經濟維持這個步調,我們的孩子將在1個月或更短的時間內體驗到同等程度的選擇。
一定程度的選擇是好事。選擇提供自由,讓我們更能控制生活的方向,並按自己的喜好打造每一項生活經驗。在這個時代,你會點雙倍濃縮無咖啡因拿鐵加一份榛果糖漿,在網飛上看一整晚訂製的娛樂,Siri會根據我們的「喜好」推薦好看的新書。但是,如果有更多的選擇,多到無限多,一定是好事嗎?還是有可能太多選擇實際上會造成限制,不必要的讓生活變得複雜,導致我們變得更不快樂?
聽起來可能違反直覺,但這是一本書的結論,或許可說是過去10年內我讀過最深奧的書。書名叫《選擇的弔詭》(The Paradox of Choice: Why More Is Less),作者是貝瑞.史瓦茲(Barry Schwartz)。如果你沒看過這本書,我建議你找來看看。
除了讀起來很愉快,也會將你的心智延伸到新的維度,了解生活中什麼很重要、什麼能真的讓你感到快樂,以及如何做出一些重要的、但可能反文化的決定,來限制你願意留在生命中的選擇。如果渴望進入頂層1%,你要確定自己明智的做出選擇,拒絕在無窮盡選項的白噪音中迷失,來保護自己的時間。下面是史瓦茲博士的主要論點:
- 如果我們自願限制自己對選擇的自由,而不是反抗,會過得更好。
- 尋求「夠好的」,而不是尋求最好的,會過得更好。
- 降低對決策結果的期待,會過得更好。
- 如果做出的決定無法逆轉,會過得更好。
- 不要那麼在意周遭的人在做什麼,會過得更好。
乍看之下,這似乎是平庸的處方。你心裡可能會想:「我一直在努力發揮潛力,充分利用我培養出來的才華,要達到很高的成就,現在你卻要求我降低期待,安於平凡?」
不完全是。我全心全意贊同史瓦茲博士的說法,他建議我們有意識的選擇在生命中做選擇的時刻。確定了哪些領域對我們最重要,也最有價值後,絕對要盡力把才華發揮到極限,達到最高程度的成功。
問題是,不論生活每個領域的重要性多高,現代文化都認可在這個領域裡要有更多的選擇。這就是為什麼手邊的工作量常讓我們覺得不知所措,反而動彈不得。電子郵件和訊息不斷累積,家裡該做的事不斷增生,去一趟超市要做數十個選擇,度假有數十個選項,要瀏覽數十個網站找到最優惠的價格。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關鍵的區別是:好好思索,列出目前生活中最重要的5件事。把這些事寫在3×5英寸的索引卡上。寫好後,向自己承諾,將80%的時間和注意力投入這5件事,而且僅限於這幾個地方。
其他相對來說沒那麼重要的領域應該只用你20%的時間,你也應該盡量限制這些領域的選擇。舉例來說,花時間陪家人是我的首要優先事項。能不能找到最好的牙膏,順序就排在很後面。
讓選擇更簡單的方法
下面列出貝瑞.史瓦茲博士另外幾個很不錯的主意,教大家如何在生活中有智慧的限制某些選擇:
1.滿意即可,不要追求極致
貝瑞.史瓦茲的說法是足夠滿意的人(satisficer),指那些相信「夠好」的選擇就夠了的人。他們不需要無止境的調查無限的選擇,來百分之百確定自己找到最划算的交易,跟最好的人約會,選擇了絕對最好的工作等等。
另一方面,追求極致的人(maximizer)會因為每一個選擇都要達到極致,而覺得痛苦。尤其是在那些不屬於優先事項的領域,多選擇滿意即可,從根本上讓生活變得更簡單。
2.想一想機會成本的機會成本
把每個選擇都看成潛在的機會成本,對理財顧問及會計師來說是很好的專業練習,但用來管理整個人生就太糟糕了,尤其是用在個人生活上。整個下午躺在吊床上看書或和兒子玩接球,很難說合不合理,但滋養靈魂的事情有時候就是無法量化。在更常見的情況下,你最好跟隨直覺,感受兒子或自己的靈魂需要什麼,忘記這些事以金錢衡量的報酬有多少。
3.讓你的決定無法逆轉
大多數人認為決定和承諾就像婚姻、為人父母、屬於某個宗教派別,有約束性、會限制個人的自由。由於大多數人都認為自由度越高越好,因此傾向於避開無法改變的承諾。完全的承諾,也就是本質上無法逆轉的那些承諾(如果沒有極端的痛苦和努力就無法逆轉),實際上跟可以逆轉的決定一樣能帶來釋放。
你說:「我要跟這個人結婚,計畫餘生都與他或她共度。決定了。完成了。」會覺得很釋放。你因此上升到全新的自由度,在那個決定中學習和成長。你被解開了,不需要無休止的研究每個選項,一直無法定下來。
4.期待適應
簡言之,你所做的每一個決定或取得的成功,買新車或房子、結婚、加薪都會隨著時間過去而越來越習慣。都會變成「正常」。好消息是,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失敗或悲劇,再怎麼艱難,隨著時間流逝,你都會適應新的環境。
貝瑞.史瓦茲發現,以長期來看,過了一段時間後,嚴重失能的人和完全健康的人最後都一樣快樂。期待適應,你便能抵抗失望;人們常因為失望而增添生活的複雜度,藉此來保持亢奮。
5.練習「感恩的態度」
做決定,對你所擁有的一切懷著感恩的心。只允許一種比較的形式。
那些比你更不幸福的人,以及那些比你的環境更糟糕的環境。但是,大多數人比較的對象是誰?通常是他們覺得比自己過得更好的人,即使可能只是生活中的一個領域,而且這個領域對他們來說甚至沒那麼重要。這個處方只會帶來無止境的悲慘。你應該隨時都讓自己懷著滿滿的感激。
明天就開始實踐這些想法,看看能造成多大的差異,讓你的生活一直簡單而充實。並不需要特別規劃新的做法,從買牙膏這麼簡單的事開始就行了!
*本文摘選自春天出版《頂層1%的致富秘訣》
《頂層1%的致富秘訣:揭露億萬富翁非凡成功的習慣、態度及策略,快速成為頂尖富人的29個致富秘密》
作者: 丹.斯特魯策爾 Dan Strutzel
譯者: 嚴麗娟
出版社:春天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5/02/21
作者簡介
丹.斯特魯策爾(Dan Strutzel)
靈感工廠的總裁,曾於南丁格爾─科南特集團擔任出版事業副總裁,在個人發展產業有25年的豐厚經驗。丹曾與最暢銷的個人發展作者與講者合作,包括東尼.羅賓斯、布萊恩.崔西、吉姆.羅恩、羅伯特.清崎、偉恩.戴爾及吉格.金克拉。丹自聖母大學(The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畢業,擁有英語及心理學學士學位。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倪旻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