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餐廳櫃檯前的人大致分2種:一種是為了爭相結帳而引發可愛小騷動的人,另一種則是以n分之一精準計算要付多少的人。
會令我們感到尷尬的情形,往往是因為沒有事先說好這頓飯誰付,所以在互相觀察。像這種時候,總會有個人出面擺平結帳,不論是誘導大家各付各的,抑或自願請大家吃飯,總之這種人都會是固定那1、2個人。
而這也表示,最終結帳者另有他人,但我會用「最終」是有理由的,因為不論是基於被動還是積極付錢,總之都是指那些有強烈意志要擺脫尷尬情況的人。他們不僅自己不喜歡這種局面,更討厭讓讓別人感受到這種不自在,所以會傾向自己先站出來。
這種人不只是在付飯錢的時候,就連分配工作時或者計算損益時,都會最先以「我們」的概念來包容接納自己的犧牲。
被請客的人可能會遺忘,但是付錢的人永遠都會記得。假如你認為上述情形符合自己,那麼,你很可能就是每次付錢的那個人。
雖然多少一定會感到有些委屈,但是也不必這樣去想,因為最終都還是會有所得。
究竟為什麼會老是忍不住先掏出錢包呢?
第一,因為深信「只要犧牲小我,就能讓所有人都舒適」。
這和天生喜歡人、論究道理等相距甚遠。許多人只要有煩惱就會找這種人,而只要向這種人傾訴,就算敞開心房也會感覺像置身在一片竹林一樣,使人放心說出心底話,所以對朋友來說,這種人無疑是值得感謝的好夥伴。
由於不是屬於會斤斤計較的類型,所以會用自行吸收承擔來讓周遭和樂融融,只要適當做好心理調節,這樣做所帶來的幸福感一樣很高,因此仍甘之如飴。
第二,對於希望自己是好人的慾望較高。
這種人不會想要在結帳時展現自己在假裝確認手機訊息的小氣模樣,在「金錢」這項敏感問題面前,也想要讓自己看起來是意志堅定的人。
他們知道自己是有容乃大可以解決許多問題的人,也是有足夠底氣能承擔的人。他們頭腦非常聰明,喜歡與人聚集在一起行動,往往展現領導者的風範。
經常掏錢包的人,要注意什麼?
假如是經常掏錢包的類型,就需要注意金錢交易。朋友急需借錢的話,頂多只能借給對方不足以影響自身生活的金額,因為借錢的人有很高機率不會還錢,他們知道你在金錢方面多想要讓自己看起來不受影響。
所以假如要還的金額很高,就算不是刻意,也會把你這筆錢延到最後面才還,屆時你就會變成容易被人出賣的人。
這種人也很容易被推銷,假如有人推薦購買非常昂貴的東西,一開始通常都會因為感到有負擔而拒絕,頂多附和幾句而已。但是當對方再推薦價格稍微低一點的東西,就會變得難以拒絕,只好買下來,也就是為了消除掉拒絕過對方的愧疚感而選擇接納。
資本主義社會是以施與受作為基本規則運轉,施與受的關係,雖然就是既然得到就理所當然要給予的意思,但是換個角度想,也意味著不能只有給予。
假如你是每次付錢的那一方,不妨放下對人的執著,嘗試將這份機會轉移給其他人。人際關係其實也像血管一樣,要有良好的循環才會健康。彼此要能達到有來有往的相互循環,才可以維持長遠穩定的關係。
*本文摘自新樂園出版《Force Making打造氣場》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湯明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