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決定自己的選擇標準,具體該怎麼做才好呢?想要決定標準,包含「會不會後悔」這個選擇標準在內,一共有7個觀點。
決定選擇標準的7個觀點
- 觀點1:會不會後悔。
- 觀點2:體驗價值高不高。
- 觀點3:是否遵從身心的聲音。
- 觀點4:幸福度高不高。
- 觀點5:有沒有投資價值。
- 觀點6:能否讓人喜歡。
- 觀點7:會不會心裡舒坦。
在時間的選擇上做不出決定時,請以這7個觀點為基礎,試著展開思考。
有一種想法是「在人生的選擇上做不出決定時,就選擇比較困難的一方」。這句話感覺很帥氣對吧。不過,如果照這句話去選擇,有點危險。
舉例來說,假設你正猶豫要不要與戀人分手。如果用哪個比較困難來決定,會是什麼情形呢?
要創業,還是繼續當上班族?對這樣的選擇感到猶豫不決時,該怎麼做呢?
要是遵從「選擇困難的一方」這個想法,選擇創業的話呢?有許多人實際遭遇創業的阻礙而感到後悔,這是現實。
不是很單純的「選擇困難的一方」,而是從這7個觀點來選擇。如果在創業時也以這7個觀點為基礎來選擇,就算結果失敗,應該也不太會感到後悔。
在不同年紀,做選擇的優先排序也不同
由於一共有7個觀點,所以這7個觀點當中,可能有的會與判斷相反,令人難以決定。像這種時候,請在這7個觀點中決定自己的優先順位。像這樣逐步提升「選擇標準」的解晰度後,猶豫和後悔都會隨之減少。
此外,這7個觀點也會隨著行為和年齡而造成優先度的改變。舉我的情況來說,我30多歲、40多歲、50多歲時所重視的「選擇標準」都不一樣。在此介紹,供各位參考。
我30多歲時的選擇標準是以「體驗價值高」、「有投資價值」為優先。「總之,就是要多方嘗試」、「會對自己成長有幫助的事,就算再勉強也要做」,我都抱持這樣的想法來選擇時間。拜此之賜,於公於私我都做了許多新的挑戰,當時的經驗成了我人生重要的食糧。
而到了40多歲後,「不後悔的選擇」的優先度逐漸提高。為了不讓自己後悔,我開始思考「要在工作上展現成果」,以成果為第一優先。拜此之賜,我以編輯的身分企劃的書,發行量累計突破1300萬本。
而在50多歲的現在,則是以「做幸福度高的選擇」、「遵從身心的聲音來選擇」為優先。
我真切感受到,如果占用睡眠時間,過於勉強自己,時間價值會下滑,所以我現在已不同於3、40歲時的做法,都會保有充足的睡眠。決定好50多歲的選擇標準後,比較容易得到幸福感。
雖然舉出我不同年代下的選擇標準為例,但不光只有年代,在更短的時間間隔下也可能改變選擇標準。
例如像「這個月的選擇標準」、「目前投入的工作選擇標準」這樣,是視當時自己的狀況而定,嘗試作各種改變的一種做法。
*本文摘自平安文化《這個布丁要現在吃?還是先忍耐?》
《這個布丁要現在吃?還是先忍耐?:這個選擇,將會徹底改變你的一生!》
作者:柿內尚文
譯者:高詹燦
出版社:平安文化
出版日期:2025/07/07
作者簡介
柿內尚文
1968年出生於東京,知名日本作家和行銷專家。
畢業於應慶義塾大學文學院,並曾在讀賣廣告公司工作,後轉向出版業發展,曾任職於文化社和ASCII等出版社,目前擔任ASCOM公司董事。
長年從事雜誌與書籍的編輯工作,參與企劃的書籍和Mook累計銷量超過1300萬本,熱賣超過10萬本的暢銷書多達50本以上。他在編輯和內容行銷領域具有豐富經驗,曾撰寫多本書籍,涵蓋自我提升、創意表達等主題,如《在麵包店賣飯糰》、《請用100字表達香蕉的魅力》,本本暢銷,引起熱烈討論。他的著作以獨特的角度和實用方法吸引了廣泛的讀者,尤其是在時間管理和生活方式領域上具有重要影響。目前不只從事書籍編輯,也活用編輯手法投入企業行銷、事業建構、商品開發支援、講座、演講等。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