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丹尼爾·克羅斯比 (Daniel Crosby),心理學家和行為金融專家,致力於協助各組織理解人類心理與市場的交會點。

工作、人際關係和金錢上的成功,會為我們帶來短暫的正面情緒,但高潮很快就會過去,沒多久我們便會回歸現實。失敗和不幸也是一樣,我們在短時間內心理便會恢復到之前的幸福水準。

儘管這會在我們追求財富和幸福的過程中帶來一些問題,但對人類還是有益的。人類根深柢固「還差一點點」的心態,引導我們探索海洋、馴服大自然、飛向外太空。

對日常生活影響最大的是,享樂適應能夠讓大腦休息。迅速恢復心理平衡的過程有助於我們應對生活的高低起伏。而且,這種心理現象就像是企業的首席財務長, 將我們的認知能力不斷轉移到攸關生死或抓住新機會最需要的地方。

個人理財專家經常用「享樂跑步機」(Hedonic Treadmill)來形容對財富和寧靜的永無止境追求。但是,正如理財奇才法蘭克·科斯坦薩(Frank Costanza)證明的,「現在的平靜」可能導致「以後的瘋狂」。

因此,儘管享樂適應在廣義上、長期上都對我們有幫助,但短期內,它可能會讓我們在理財上犯蠢。一旦我們意識到這種不斷追求又不滿足的傾向,下一個合乎邏輯的問題就變成:「我該怎麼辦?」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下面有5種做法可以幫助你離開享樂跑步機,並好好喘口氣。

1.感恩練習

在行事曆上特別留出一段時間來練習感恩,這是認識自己有多幸運的最簡單方法之一。透過每天寫感恩日記,表達對他人的感激之情,並且簡單的說出和表達感謝,藉此關注、欣賞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根據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羅伯特·埃蒙斯(Robert Emmons)和邁阿密大學的麥可·麥考洛(Michael McCollough)進行的研究,意識到自己有多麼幸福,會帶來物質和人際上的好處,從而提高幸福感和整體生活滿意感。

2.正念與品味

除了永懷感恩之心,品味當下也有助於克服享樂適應,增加對生活中各種事物的覺察。常見的方法包括冥想、深呼吸練習,或只是欣賞美麗的日落,就可以達到這種狀態。

2007年學者布萊恩(Bryant)和維洛夫(Veroff)發現,享受正面的經驗可以提高整體幸福感。

我們也應該參考1980年代喜劇電影《蹺課天才》(Ferris Bueller's Day Off)男主角費利·布勒(Ferris Bueller)的真知灼見:「生活的節奏相當快。如果你不偶爾停下來看看四周,可能就會錯過了。」

3.適度放縱

擺脫享樂跑步機最簡單、最有趣的方法,也許就是適度放縱。誰不想這樣做呢?訣竅是故意擾亂常規,調整你的行為。

我的意思是,假設你通常在每天晚餐後吃點甜食,試著將這個小活動變得特別一點,比如,將它變成週六晚上限定的放縱。研究表明,你會更享受寵愛自己的樂趣,並在過程中感覺更健康。

或者,假設你通常每個月購買新衣的預算有200美元,你可以採取新做法,先存下3個月的錢,再花500美元購買品質更高的商品。結果是既節省一些錢,又提高獎勵的效果。

4.多樣性和新鮮感

讓自己以全新的方式認識、享受特別的日子,帶出這些日子的獨特性和樂趣。

舉個例子,想要慶祝某個紀念日,與其去同一家不錯的餐廳享用美味的三分熟菲力牛排,不如嘗試一下新的熱門地點。反正最糟不過是你大膽嘗試一些不熟悉的東西,換來一個可以告訴旁人的新體驗。

即使是平凡的日常任務也能加入新鮮感。上班時只是走另外一條路,或鑽研新的書籍類型,就能打亂日常生活中的享樂適應。

5.重人輕物

投資於社交關係,而非物質財富,可以創造持續較久的幸福感。這似乎是很理所當然的事。

在德國曾進行一項研究,針對將近1200人持續追蹤1年,結果發現,至少寫下1項社交策略的參與者,往往真的會採取行動去實踐,並在過程中增加更多社交活動。根據報告,這一組人的生活滿意度也會提高。

結論是,你應該專注於建立人際關係,不要太專注在自己身上,尤其是對閃亮小東西的執著, 就能有效提高你的滿足感。

你可以怎麼做呢?花點時間與朋友和家人進行深入交談,參加社交俱樂部,或在你喜歡的組織裡擔任志工。這些社交活動都是好方法,可以克服享樂適應的負面影響。

演化和心理因素使我們相信幸福就在轉角處。然而,這就像是場永無止境的追逐,我們在精神上會綁定這樣的觀念:只要在工作上再獲得一次升遷,在淨資產報表上再增加一個零,再購買一輛比鄰居更拉風的豪華汽車,或者再遇到一個特別的人,我們就會達到無比平靜的滿足感。

雖然這種對於內心平靜永無止境的追求,可能促使遠古的祖先為食物繼續奔波,但在現代生活中,它的主要功能是讓我們用今天去尋找更美好的明天。我們卻發現,在我們憧憬的明天真正來臨時,感覺卻沒有期待中那麼美好。

就像《華爾街日報》作家傑森·茨威格(Jason Zweig)形容的, 「彷彿就是無意識的打了個呵欠」。

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是將注意力完全集中於現在,深入品味生活帶給我們的一切,願意體驗新事物,並優先考慮人、而非事物。

透過培養這種心態,加上採取行動,我們就能對抗心裡不斷追求難以捉摸的未來幸福的衝動,在此時此地找到你想要的滿足感。

*本文摘自天下文化《財富的靈魂

書籍簡介

《財富的靈魂:行為金融學家教你洞悉人性的致富心態》

作者:丹尼爾.克羅斯比(Daniel Crosby)
譯者: 卓妙容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25/06/06

作者簡介

丹尼爾.克羅斯比 (Daniel Crosby)

心理學家和行為金融專家,致力於協助各組織理解人類心理與市場的交會點。

克羅斯比博士的首部著作《個人基準:整合行為金融與投資管理》(Personal Benchmark: Integrating Behavioral Finance and Investment Management)曾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榜。他的第二本著作《行為投資金律》(The Laws of Wealth,大牌出版)榮獲2017年「公理商業圖書獎」最佳投資書籍,已被翻譯成12種語言。2019年,第三本著作《非理性效應》(The Behavioral Investor,今周刊)也是「公理商業圖書獎」最佳投資書籍,書中全面探討健全財務決策中的神經學、生理學和心理學。

在解讀市場心理之餘,丹尼爾是一位丈夫和三個孩子的父親、聖路易紅雀隊的狂熱粉絲、美國南部的探險家,以及業餘的辣醬製作愛好者。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