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災難,一個關鍵問題,啟動行動的連鎖反應
颱風「樺加沙」重創花蓮,災後滿目瘡痍,志工與居民忙於復原家園。在此嚴峻時刻,凱基人壽內部出現了一句關鍵提問:「我們還能做什麼?」這個問題,啟動了一連串不間斷的行動。
災後第一時間,凱基人壽透過基金會與在地夥伴協調,由同仁組成志工團前進災區服務,也把攜帶式爐具、燃料與生活物資送入災區,讓志工與居民能在滿地泥濘中煮上一頓熱食。這並非一次性的援助,而是一場「行動金融」的實踐——在危機時刻,用最直接的方式回應社會需要。
行動不止於援助:關鍵48小時完成創舉
當志工陸續進入花蓮光復鄉與富里地區協助清理與重建,凱基人壽再次思考,「除了物資與志工,我們還能提供什麼?」10月8日上午,金管會召開緊急會議,研議志工保險方案。凱基人壽在充分了解需求後主動響應,同仁們挑燈夜戰、通力合作,從商品架構、投保流程、法規研究、作業調整等整套計劃送交主管機關核准,在48小時內完成這項史無前例的創舉。
10月10日國慶日當天,全台首例「花蓮光復鄉援助志工團體保險」正式上線,金管會、衛福部、中央前進協調所與凱基人壽在三天連假期間,仍不斷溝通協調、滾動調整,確保現場作業順暢。在彼此緊密合作下,公私協力在關鍵時刻展現了最高效率,這不只是與時間賽跑的成果,更象徵著制度創新與突破,讓志工在災後協助的第一線多一層安全守護。
災後第二個關鍵問題:「我們還能再多做什麼?」
當保單上線、保障落地後,凱基人壽沒有停下腳步。公司決定將此次承作志工保險的所得金額全數回捐衛福部,用於花蓮災區重建,讓金融回饋形成良善的循環。
凱基人壽總經理郭瑜玲表示:「感謝金管會及衛福部的善意邀請,凱壽義不容辭響應。在災後動員中,我們不斷問自己:凱基人壽還能做什麼?從物資、志工到保障,再到回捐協助重建,我們希望用每一個關鍵行動,為災區盡一份心力,發揮安定社會的力量。這是我們的使命,也是初衷。」
這項行動也獲得社會各界肯定。衛福部長石崇良表示,志工保單開發過程複雜、保費低廉,感謝凱基人壽願意承接,也感謝金管會積極協調,公私協力下讓每位願意伸出援手的志工,都能多一份安心。環境部長彭啟明也在社群平台發文,感謝金管會、衛福部及凱基人壽的積極作為,呼籲志工朋友踴躍投保,共同守護花蓮重建行動。
金融業的另一種力量:看見台灣的韌性與連結
從政府部門、民間志工到金融業的投入,台灣在這場重建中展現出前所未有的「系統性韌性」。這不僅是一場地方的復原行動,更是一場「全民的集體修復」,在每一次彼此伸出的援手裡,讓世界再次看見台灣的團結與溫度。
凱基人壽以「We Share We Link」為核心信念,具體行動實踐「金融大回饋」精神。這份志工保險的誕生,不僅是政府與民間企業通力合作的良好示範,更重新定義了金融業在重大災害中可發揮的積極角色—不只是金融服務的提供者,更是穩定社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