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從2000年就有在關注NBA的球迷朋友,一定對Dwight Howard的名字不陌生。當年那個呼風喚雨、在巔峰時可以單換LeBron的男人,在經歷18年起起伏伏的職業生涯後,現在的Howard已經沒有當年被稱作「魔獸」、「超人」的風光。即便早已拋下過去的自尊,在場上認分的做好沒人會注意到髒活、在板凳及休息室內做個好隊友,依舊沒有NBA球隊給他一份正式合約。如今這位即將滿37歲的前NBA巨星,遠渡重洋來到台灣,加盟T1的桃園雲豹,準備迎接生涯下一個階段。

Howard的生涯成就數不勝數,2004年成為當時第三位高中跳級的選秀狀元,8度入選全明星賽,獲選5屆年度球隊、年度防守球隊、連續3屆獲頒年度最佳防守球員,在巔峰時曾率領不被看好的魔術隊打進NBA總冠軍賽才鎩羽而歸。

儘管生涯後期因傷和年紀導致體能不如以往,但他適時改變心態,由戰術核心轉變為更符合當代球風的頂級苦工球員,成為2020年湖人隊順利奪冠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更別提他在場外搞怪又幽默,如同大男孩般的性格,讓他深受世界各地球迷和記者的喜愛。論Howard巔峰時期的表現,進入名人堂看起來只是早晚的問題。

身為台灣的球迷,在開心之餘,卻也不免替他感到不值和可惜。不只是被NBA剃除在外,得遠渡重洋來到陌生國度打工的這段境遇,更感嘆他如何從準名人堂的職業生涯,走到漸漸被聯盟淘汰的過程。

他的身手絕對還能在NBA找到一份工作,但我認為他無法拿到NBA正式合約有部分原因還是得歸咎於他擺脫不了那些被媒體貼上的標籤,導致他難以繼續在NBA延續職業生涯。

曾經的「超人」,成為媒體眾矢之的

在我眼裡,Howard是NBA史上最被「誤會」的球員,除了LeBron外,沒有人像他被黑的如此嚴重、被貼這麼多標籤。在魔術隊時期,因為總是掛著笑容而被批「打球不夠認真」、和恩師Stan Van Gundy決裂被認為是「難以管教」的球員。離開魔術加盟洛杉磯湖人,及後期場上的表現而被貼上「軟」、「草莓獸」等,更別提整個生涯都被大前輩Shaq O'neal處處針對的霸凌,O'neal自己還稱之為嚴厲的愛。

也許是當時沒有發聲的管道、或擔心只會越描越黑,Howard沒有出來回擊,而是默默扛下來。如今這麼多年過去,在職業生涯步入尾聲之際,Howard才終於敞開心扉、在鏡頭前聊起那幾年間的種種經歷,包含離開魔術的真相、落選NBA前75大球星的失落、和Kobe及Shaq的關係等,讓我們首次一窺這位外表強悍的「超人」,在這些年經歷的掙扎和痛苦,及一路以來的心路歷程和心境變化。

18歲就進入聯盟,青少年的Howard隨著魔術隊逐漸成長,並在2009年帶領魔術隊重返總冠軍賽。Howard作為絕對主力,甚至隊史等級球員,卻透露在奧蘭多的8年來,球隊任何補強或建隊方針都沒告知過他,或詢問過他的意見。Howard感到很無奈,最後因為他受不了而提出「Trade me」要求交易,球團才想辦法彌補他們之間的隔閡,但為時已晚。

2010年賽季,Howard就已經去意已決,除了對球團失望外,他也認為自己在魔術隊已經到了瓶頸,身邊的人無法幫助他繼續成長,是時候為自己做出些改變,換個新環境重新開始。媒體卻開始鋪天蓋地的報導:「Howard認為奧蘭多不夠好」、「Howard討厭自己隊友」、「Howard恨奧蘭多」⋯⋯,漸漸的這些流言蜚語彷彿變成真相,讓Howard莫名的收到來自全國的仇恨和謾罵。

Dwight Howard生涯從奧蘭多魔術隊出發,曾率隊打入NBA總冠軍賽。(來源:Dreamstime)

Howard認為他當時就該跳出來澄清說「這些不是真的」,沒能及時出面反駁、止血令他相當懊悔,但那些也都過去了。放眼他整個18年的職業生涯,Howard因為覺得沒必要,只想關注在球隊的表現上,選擇不出面澄清,導致長年被人誤解。也因為那個年代,社群媒體還在剛萌芽的階段,Howard沒有一個正當管道替自己辯解,只能放任流言蜚語在外流傳。

Howard當時對魔術隊的情況相當憤怒,他們才剛闖進總冠軍賽,最後敗給更有經驗的湖人隊。隔年招來Vince Carter、Matt Barnes、Jason Williams等幾位重要戰力加盟,Howard認為再給他們更多時間,並補強一些漏洞,球隊仍大有可為。但整個社群媒體把他塑造成他和球隊不合、說他假受傷、他的隊友討厭他等,其實他根本不是這樣的人。感到心灰意冷的Howard,給出了自己最希望去的下支球隊。

加盟湖人從來不在他的選項中

Howard表示他從來不想去洛杉磯,前幾年才在總決賽輸給湖人隊,他滿腦子都是在想如何捲土重來,根本不可能有加盟他們的想法。而且他知道加入湖人隊,人們就會不免俗的將他跟Shaq O'neal做比較,説他想跟隨著O'neal的生涯軌跡,才從奧蘭多來到洛杉磯,或指責他到洛杉磯是想拍電影。儘管Howard確實在這開啟自己的電影生涯,但是因為他知道籃球生涯總有落幕的一天,替自己開創第二事業再正常不過,況且他也同樣專注在籃球上。可人們卻因為他有了別的副業,而批評他在籃球上不夠專心,讓他感到很不公平。

他真正想去的是有Deron Williams和Joe Johnson的布魯克林籃網隊。他還去參觀當時正在興建的新球場和新設施,更加深他想加盟的念頭。他告訴球團他想去布魯克林,還特別表明絕對不要去洛杉磯,所以球隊才故意送他到湖人隊,成為他生涯重要的一個轉捩點。

背部的傷勢更是嚴重的超乎想像

在他巔峰時,他是全聯盟最有主宰力的球員之一,但在受了傷後,他連舉起腳都成了問題。本該花一整年時間養傷的Howard,因為和奧蘭多不歡而散,導致他迫不及待的想回到場上證明自己。他將訓練量加倍、並嘗試各種飲食調節身體,只休息4個月就復出,儘管做了一切努力,他的身體還是沒有回到上場打球的狀態,雪上加霜的是他的左肩又撕裂了,而他背部傷勢的嚴重程度超乎所有人的想像。

當時Howard找到全洛杉磯最有名的背部手術醫生權威,醫生說他從未見過這種傷勢。他在奧蘭多時的醫生更説,如果再不動手術的話,他可能再也無法打球,但奧蘭多的球迷、媒體對此當然也不知情。儘管Howard的背部傷勢已經不能再惡化,但他的教練Stan Van Gundy卻叫他再增加訓練量。Howard告訴Van Gundy他連走路都有困難時,卻被反問他能不能再跑幾次戰術,這些回應是讓他知道必須得離開的關鍵。

在手術過後,他花了一個月半的時間,小腿神經才有感覺,得用輔助器才能走路。首次回到體育館後也只能嘗試投籃。據Howard所說,他連放屁都成問題。因為只要他的背部稍微位移一點,可能就會終身癱瘓。儘管醫生們都告訴他生涯已經結束了,Howard還是在4個月後就重返球場,入選當年明星賽,交出下半季場均22分13籃板、成為當季聯盟籃板王,並在阻攻排名第二等成績。但洛杉磯的球迷卻說他在這個賽季的表現相當差勁,認為他是該賽季失敗的主因,這就是當時各大媒體對待Howard的方式。

而他和Kobe間不合的傳聞,Howard認為主要是年紀及個性上的差異,導致2人有截然不同的帶隊方式。Kobe想用他的方式贏球,Howard也想用他的方式,但Howard更崇尚快樂、開心的打球,和Kobe的一板一眼截然不同。

來自明星中鋒前輩俠客的嚴厲「關心」

除了背傷外,另一個一直困擾著他整個職業生涯的,就是來自O'neal無時無刻的「關心」。

2人都是極具宰制力的超級中鋒、同為選秀狀元且都在奧蘭多魔術隊開啟職業生涯,Howard理所當然會被拿來跟O'neal做比較。Howard表示,他自己從小就很喜歡看O'neal打球,甚至認為他是史上最具主宰力的球員之一。但他不懂為什麼O'neal會如此討厭他,如果自己是O'neal,他會很開心有個小老弟能跟隨自己的步伐,從小看他打球的人對著他說「我想像你一樣」,並且給他一切所需要的協助,希望幫助他成長。

儘管Howard曾私下聯繫O'Neal,試圖理解對方為什麼會對他如此反感,但O'Neal都不埋單,即便到了Howard生涯後期,依舊逃不過O'Neal的揶揄。Howard不解為何像O'Neal這種等級的球員,卻如此處心積慮的一直找他麻煩,他可是Shaquille O'Neal,根本沒有幾個中鋒撼動的了他的地位。

直至今日,包含O'Neal在內,還有一大部分的人認為Howard不是一個名人堂球員。在去年NBA發布的史上前75大球星中,Howard竟然也被遺漏在名單之外。這對Howard來說是相當嚴重的打擊,他甚至萌生「不想再繼續打籃球」的想法。儘管經歷這麼多艱辛的訓練、熬過這麼多次痛苦的復健、達成如此多的成就,並留下優異的生涯紀錄,這一切在世人眼中彷彿都不值一題,因為人們對他的偏見已經到了無可救藥的地步,從未有過一個球員有他這般的職業生涯還如此的「不被尊重」,外界給他那些莫須有的標籤的確嚴重影響了人們對他的看法,並給他造成了實質的傷害。

即便Howard終於跳出來澄清那些加諸在他身上的不實指控,但隨著他將在台灣迎來他的初次海外職籃生涯,用行動證明自己值得進入回到NBA打球的機會看來是越來越小。無論如何,Howard已經有著相當圓滿且偉大的職業生涯,儘管一路遭遇這麼多的風風雨雨,但很高興Howard依舊能保持著快樂打球的初心,持續享受籃球的樂趣。祝福他在台灣職籃能有好的發展,有朝一日能重返NBA,贏得那些他應有的尊重和歷史地位。

本文獲「陳文」授權轉載,原文:從能單換LeBron到落選75大球星!Dwight Howard為何是史上最被「誤會」的超級巨星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倪旻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