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總裁楊金龍5月5日記者會問答重點

這兩天新台幣是否有過度升值?

央行總裁楊金龍表示,這2天新台幣確實出現了過度升值的現象。楊金龍回答道,雖然匯率本應由市場供需決定,但近期市場心理預期過於強烈,導致匯率異常波動,不少民眾急著換匯、出口商大量拋匯,再加上外資買超,進一步推高了升值壓力。

央行雖然有適度介入調節,但因市場預期過熱,因此特別透過記者會與新聞稿澄清與呼籲,希望市場回歸理性、穩定運作。


央行調節力道是否偏低?

楊金龍表示,這次的調節力道並不算偏低,而是依照市場的異常狀態(Abnormal)進行適當調節。他提到在目前強烈的心理預期下,央行還是讓市場有一定的擺動空間(編按:柳樹理論,前央行總裁彭淮南提出之匯市操作理論),風大時會稍微擺動,但仍符合供需原則。

他強調,央行的進場力道相較平常並不算小,只是外界對於央行「淡定」的印象,與實際情況不符,央行始終基於職責,適時介入,維護市場穩定。楊金龍說,這次匯率升到這樣的程度,主要是因為市場的「強烈的升值預期」,雖然央行已經有「適度介入」,但預期心理實在太強烈,導致干預效果有限。央行基本上還是尊重市場供需機制,不會強力扭轉趨勢(Trend)。


是否能與廣場協議情境比較?

楊金龍明確指出:目前的情況無法與當年廣場協議相比

因當時的外匯市場廣度與深度遠不如現在,資本流動也沒那麼頻繁,而自2000年後,隨著全球資本市場開放,資金移動的規模已大幅成長,因此現今的環境與1985年的廣場協議有著本質上的差異。

他強調,目前聯合干預已不具可行性,因此兩者情境並不適用於直接比較。

是否有受到美國壓力?

央行總裁楊金龍明確表示「並沒有這回事」,他解釋,中央銀行沒有參加台美經貿小組的工作,廣場協議當年的背景也無法套用到現在,台美之間並沒有因為關稅或其他因素對台灣施壓要求升值。

楊金龍補充,美國的匯率報告要求各國不能刻意讓幣值貶值,並且要具備足夠的透明度。台灣中央銀行每年都有公布干預數字,美國財政部也認為台灣的透明度足夠。因此,這次新台幣升值並不是因為美國的壓力所致。

是否有「禿鷹」炒作?

針對「禿鷹」炒匯現象,央行總裁楊金龍坦言,確實觀察到類似行為。他指出,央行密切關注資金流動,並會主動警告進場資金。楊金龍透露,央行已經有「把禿鷹請出去」,只是處理過程較為謹慎,具體金額則不便對外說明。他強調,央行會持續嚴謹監控市場,避免投機炒作擾亂匯市穩定。

中央銀行新聞稿

全文主要涵蓋:台灣經濟基本面良好、新台幣對美元升值原因、美國財政部並未要求新台幣升值、釐清海湖莊園協議是否真實存在於川普政策當中、以及美國換債議題。最後,央行呼籲勿以臆測方式評論、也勿聽信市場不實分析任意拋匯。以下為中央銀行針對近期新台幣匯市之7點說明

近期新台幣匯市之說明

一、我國經濟基本面表現良好,據主計總處發布,上(113)年經濟成長率初步統計數為4.59%,本(114)年第一季經濟成長率概估數為5.37%,優於美國、中國大陸、新加坡及南韓。

二、本年以來,金融市場逐步修正上年10月興起之川普交易,惟4月9日迄今,美國川普總統宣布對等關稅暫緩90天實施,並開始與主要貿易對手國協商,全球股市回溫;此期間外資匯入資金投資台股,加以廠商因新台幣升值預期心理而增加美元供給,致本年迄今(5/5)新台幣對美元匯率波動幅度擴大。

三、本行並未參與台美經貿工作小組,而美國財政部也未要求新台幣升值;近年來台灣對美國貿易順差擴大,主要反映美國對台灣資通訊產品需求大增所致,而非匯率因素。本行不會操縱匯率,且近年來台灣亦未被列為匯率操縱國。

四、媒體報導海湖莊園協議(Mar-a-Lago Accord),提及美國與主要貿易對手國進行關稅協商時,可能要求貿易對手國貨幣升值及轉換百年債券等議題,均屬市場人士之臆測,並非事實。白宮經濟顧問Stephen Miran日前已澄清,百年債券的構想是他加入川普團隊前所提出,並未納入當前川普政府政策選項。

五、前述美國換債議題,據悉美國財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 )表示,並未有相關計畫;美國財政部於本年4月30日公布第二季度再融資聲明稿及webcast記者會指出,預計未來維持原有之發債計畫,也未提及百年債券或外國持有美國公債課稅等議題。

六、籲請市場評論人員切勿以臆測方式,評論國內匯市相關議題,俾避免影響國內匯市之秩序及穩定,甚至波及到實體經濟。

七、本行亦呼籲廠商不要聽信市場過度誇大或不實的分析,產生非理性的預期而拋匯,最終反而損及自身利益。

責任編輯:陳柏燕
核稿編輯:倪旻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