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在美國時間8月1日公布,台灣關稅稅率為20%,和越南一樣;但高於日、韓、歐盟的15%。

美國總統川普簽署行政命令,在對等關稅上路的前一天,台灣稅率最後一刻公布。然在協議中,日本需要投資美國5500億美元、韓國要投資美國3500億美元,台灣是否要「進貢」、投資金額多少,目前則未公布。

20%的稅率,落在原本外界預期中間偏低的位置。但要注意的是,與台灣產業重疊性相對高的韓國與日本都是15%,加上近期新台幣的升值,可能對我們某些不具訂價優勢、尤其非電子業的產業出口不利。

川普在行政命令中表示,有一些貿易夥伴,已經同意、或即將同意與美國簽訂「有意義」的貿易和安全承諾,「從而表明他們真誠地意圖永久補救導致第14257號行政命令中宣告的國家緊急狀態的貿易壁壘,並在經濟和國家安全事務上與美國保持一致。」

然而,「 其他貿易夥伴,儘管參與了談判,但所提出的條款,在我看來,並未充分解決我們貿易關係中的不平衡,或未能在經濟和國家安全事務上與美國充分保持一致。」

各國對等關稅稅率,看這裡

台灣20%稅率還有機會下修?

行政命令中也提到,「這些夥伴的商品將適用此行政令令附件中規定的關稅,直到協議簽訂並發布後續命令。」

這是否代表台灣仍在協議中,關稅可能進一步從20%往下調,值得留意。

總統賴清德也在臉書發文,表示:「美方先對台灣公布20%的「暫時性稅率」,只要後續達成協議,可望再調降稅率。」

下個關鍵:半導體稅率

美國商務部長Howard Lutnick在7月27日表示,將在兩週內宣布對半導體進口關稅的消息。

8月1日的對等關稅更新,是排除了半導體、藥品原料、關鍵零組件、化工材料等商品。

目前美國對於半導體和藥品的「232調查」還在進行中,要注意的是,半導體關稅調查包含了半導體製造設備、還有內含上述半導體的終端產品,例如手機、伺服器或資料中心設備等。

台灣20%的對等關稅,也許高於某些國家。但最關鍵的,是半導體關稅能否在後續談判中,爭取到最優惠稅率,能與日、韓等國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