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的對等關稅強度超出了市場預期,第一個出來反制的是中國。雖然外界預期中國會有所不滿,然而,中國對美國全部出口至中國的產品課徵同等程度的關稅,並綜合運用出口管制、不可靠實體名單、反壟斷調查等非關稅手段,在多個領域對美國展開系統性反擊,其強度也同樣超出市場預期,導致美股在隔日再次重挫。

中國的反制行動,反映出中國對川普政府的極度失望,以及應對模式的轉變,即未來對美國任何重大制裁行動,中方都將採取「對等」報復;而就關稅戰而言,背後目的則是以「對等對抗」的方式,透過戰爭促進談判,為後續談判鋪路。

雙方也都未料到彼此出手如此強硬

在川普4月2日宣布對等關稅之前,外界(包括中國學者)多認為川普的關稅主要針對其他經濟體,與中國關係不大。因為川普此前已以芬太尼為由,對中國出口美國的產品課徵20%關稅,若加上川普第一任期的加徵稅率,對中國出口美國商品的平均關稅接近35%。因此即便針對中國再徵收「對等」關稅,幅度應不會太高,影響有限。

然而,川普這次宣布對中國的對等關稅高達34%,在針對全球經濟體的整體關稅排行中,雖僅列第19位,但前18名幾乎都是小型經濟體,這讓中國極為不滿。

由於市場原本預估影響不會太嚴重,因此也預測中國的反制會較為溫和。中國不太可能對美國所有出口產品全面課稅,因為部分美國商品在中國市場替代性較低,因此在這些產品上可能會有所保留。

儘管基於雙方出口總量不對等,中方也可能祭出非關稅措施來補足關稅上的不足,例如制裁部分美國軍工企業,或對某些重要礦產祭出出口限制。但中國卻在隔日宣布,對美國所有出口中國的產品課徵34%關稅,並對7項重稀土相關物資實施出口管制,將16家美國實體列入出口限制名單、11家美企列入不可靠實體名單,暫停6家美企產品的對中銷售資格,對來自美國的醫用CT球管啟動反傾銷調查,並對杜邦在中國的業務展開調查。

中國已全面轉向「對等對抗」的戰略

這一連串反制措施,可視為中國無視川普動作、對美國展開系統性、全面性的報復,顯示中國在面對川普政府的施壓時,策略已全面轉為「對等對抗」,不僅限於關稅問題而已。從川普的社群媒體貼文來看,他顯然沒預料到中國的態度如此強硬,還在等習近平打電話示弱。

中國的「秒反擊」當然是早已備妥的反制工具,但並不代表早先就打算採取強硬策略應對川普的關稅攻勢,尤其不代表中國早就決定轉向對抗路線。這樣的轉變,是中國觀察與評估川普上任以來,對中施壓與圍堵行動後所作的調整。

川普自當選以來,並未對中國發表過多強硬言論,還多次表示他與習近平是好朋友,稱讚習是偉大的領導人,邀請習出席其就職典禮,並表明中美聯手可解決全球大小問題,也透露希望於上任100天內訪中。

外界多解讀這些言詞為他希望與習進行談判、達成大交易。中國也可能有類似想法,派出國家副主席韓正作為習的特使出席他的就職典禮。雙方互動一開始看似良好,導致部分中國官方觀察者也樂觀認為,中美或許能從拜登政府的低潮中走出,迎來外交上的破冰。

川普一向偏好用交易邏輯處理國際關係,尤其對威權國家的領袖或有強人風格的政治人物特別青睞。因此外界普遍認為,習近平願意與川普展開大交易。不過,在川普提到要與習通話、計畫訪中後,中國並未熱烈回應,反而對此冷處理,令川普頗感不悅。這與川普在談到吞併格陵蘭島及掌控巴拿馬運河問題時,頻繁提及中國,指控中國掌控運河並試圖趕走中國在中南美洲的勢力,使中國提高警覺有關。

此外,中國也無法判斷川普急於訪中的真正意圖。若是為了在談判中先聲奪人、極限施壓、憑空製造籌碼,則中國不願配合;若純為與老朋友敘舊,中國也不認為當下是適合邀訪的時機。

中國認知到川普2.0態度強硬、來者不善

自此之後,川普對中國與習近平的發言明顯轉趨冷淡。儘管他仍未公開發表太多對中立場,但在與日本首相石破茂會晤時,針對台海問題表達了反對中國片面改變現狀的立場。美俄恢復談判、施壓烏克蘭停火,從川普的意圖來看,也是試圖聯俄制中,分化中俄。

川普的外交與國安、財經團隊大多為對中強硬派,在這段期間不時敲打中國,態度甚至比川普本人還強。美國國務院還修改了對「一中政策」的實際表述,G7外長會議聲明在美國壓力下,用了更為強硬的語氣警告中國,也不再提及「一中政策」。

川普還簽署行政命令,持續在科技與投資領域加大對中國的壓力。美國商務部更提議對中國商船停靠美國港口收取高達100萬美元費用。尤其是李嘉誠未告知中國政府,就出售包括巴拿馬在內的二十多個港口給美國的貝萊德集團,引發中國警覺。此舉恐破壞中國「一帶一路」戰略,也可能讓未來更多中資海外企業被迫出售關鍵資產給美企。

種種跡象顯示,中國意識到川普2.0比拜登政府更加強硬,對中國的打壓意圖更為明顯與嚴厲。

中國與其退讓,不如強力回擊

川普對中國實施的對等關稅,是這一連串壓制行動中最新、也是最嚴厲的一項。中國方面認為,這再次暴露出美國對中國升高的敵意。雖然早就預期名單上會有中國,但原以為稅率不會過高,沒想到最終竟高達34%,這個態勢簡直是想切斷中美貿易往來,對中國經濟成長與就業勢必造成重大衝擊。可以想見中國高層的憤怒心情。

不論川普是否把這作為極限施壓的談判籌碼,中國自認為以其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規模與科技軍力,不可能在這種壓力下屈服。這不僅關乎領導人的面子與國家尊嚴,更關乎下一輪談判條件的走向。川普始終對中國未落實第一階段貿易協議耿耿於懷,因此,中國認為與其被動讓步,不如主動出擊。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本文獲《德國之聲中文網》授權轉載,原文:客座評論:北京改變了對川普政府的反應模式

責任編輯:陳瑋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