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午後,台北亮起極端高溫的橙色燈號。商周百億CEO班的學員們,陸續走進南港高鐵站旁嶄新的聯強國際全球營運總部大樓。在這裡,他們將與總裁杜書伍面對面,聆聽這位全球第三大通路集團創辦人分享經營心法。會前,大家先在咖啡室小憩,手捧一杯香氣濃郁的咖啡,從落地窗望出去,台北盆地的翠綠山脈在眼前伸展開來,燥熱的體感已舒緩一大半。

決策「數學」,多付三成,反而「倒賺」

2019年,聯強買下這棟總部大樓的15個樓層。當時南港行情每坪約70萬元,他卻以100萬元成交,比市價高出三成。他真的是「貴買」嗎?

杜書伍卻有不同盤算。聯強過去幾十年一直租辦公室,他決定這次要買到「最好」。他引用一句少見的台灣俗語:「麻糬手內出」,意思是一切掌握在自己手裡,「這幢大樓規格很一般,要談到非常細的規格,才能決定價格。」杜書伍道出他當時的盤算。

靠著多年在全球興建運籌中心和辦公大樓的經驗,他打了兩張好牌:

• 第一招,砍公設比。 他要求公設比例降到35%(遠低於台北新大樓平均的52%),這樣100萬的成本,等於馬上變成80萬。

• 第二招,精準設計。 所有空間都先規劃過,不僅讓使用率增加10%,還讓每個人坐得舒適。換算下來,每坪成本又降了10萬。

六年後,南港地價飛漲,如今每坪行情已破110萬。當初「多付三成」的策略,算起來,竟成了「倒賺」的妙招。這場分享中,杜書伍多次提到很多決策其實都是「數學」可以算出來的。買大樓顯然也是一例。

8度的窗簾學:精準才能產生真正效益

其中一個細節,更能看見杜書伍的管理哲學。杜書伍指著牆上的百葉窗,那是德國製的「電動追日百葉窗」,可隨著日照的角度,葉片自動做8段式調整,讓辦公室裡面的人可賞風景又可遮日。但歐洲的產品設計者並無法想像台灣的太陽有多毒辣,即使自動調整角度,仍造成問題。聯強的團隊又去研究,嘗試調整3度,不行;5度,也不行;最後才找出要較原設定調整8度,才會比較舒適,既遮陽又保留光線,避免筆電螢幕反光,影響工作效率。

從購置大樓到裝潢細節,杜書伍說,這種「選對、買對、用對」的精神,正是聯強的管理文化之一。他強調,「經營企業任何事情,準度要抓對,精準才能產生真正效益,這是聯強的性格文化。」顯然,這也是杜書伍管理的火候所在。

經營不是「清零」,做到完美,一定有浪費

當學員問起,在多變環境中,如何做出正確決策?

杜書伍回答,趨勢不是突然冒出來的,而是潛藏、醞釀的結果。任何一個事物都有它的特質,要掌握趨勢,必須理解產業的特質,以及掌握趨勢的「變因」,知道它在什麼狀況下會怎麼變化。

此外,經營者還要跨到關聯產業的知識,你要隨時吸收,然後歸納。「跨界知識越多,你就比較能夠判斷一個趨勢,知道自己今天該怎麼做,」他提醒,準備都要花好幾年時間,不要等到發生了再來準備,你會來不及。

當然,判斷不會100%正確,「那你就要亦步亦趨,非常謹慎的看著你的判斷,跟實際在走的過程,差距有多少,你再不斷的修正微調,才能提高成功率,降低失敗率。」

杜書伍特別借用從COVID學到的名詞說,經營不是「清零」,世界沒有完美的,也不應該追求完美,考試不應考100分,經營企業其實就是看誰犯的錯誤最少,你做到完美,表示一定有花到沒有效益的成本。所謂最適者生存,而不是基因最強者。

3個小時的交流,杜書伍從辦公室談到聯強的四次轉型,從人才培育談到領導心法,這場「企業大師面對面」是一場關於遠見、利他與效率經營的反思,讓在場學員感受到杜書伍累積40多年的管理功力,與經過不斷深思得來的經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