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面對的是大你數倍的對手,要如何突破重圍?

成立逾四十年的獅威物流集團,是一家專注於美國線的跨境物流公司。台灣跨境物流領域是個高度集中的寡占市場,檯面上的競爭對手除了國際大型物流集團外,也有本土上市櫃或大型集團等業者,規模都大獅威數倍。

獅威卻在這樣的競爭環境下,在跨境電商物流殺出一條路。以台灣跨美國的跨境電商來說,獅威旗下金匯國際物流市佔率高達20%,成為這個細分市場的最大業者,每年業績更是快速成長30%以上。

他們能突破重圍,竟是從「認清自己」開始。

獅威二代接班建立差異化策略 轉攻跨境電商物流

跨境物流業的運作邏輯如同旅行社:向航空公司買機票再轉賣給客戶,而跨境物流公司則是向航空公司、船公司買艙位再轉賣,本質上都是買空賣空賺差價的中介生意。規模越大的公司採購量越多,越能壓低成本;規模小的業者在價格戰中沒有優勢,容易被淘汰。

2013年,獅威空運二代、金匯國際物流總經理曾偉華回家接班,他開始思考突圍策略。「認清自己的定位非常重要,小魚不要去深海,因為大魚會玩死你。」他深知獅威作為中型公司,在規模和價格上都競爭不過大型業者,因此必須差異化,才可能跳脫這樣的競爭。

當時這個市場剛起步,阿里巴巴、京東等崛起,台灣電商也興起進軍中國市場的熱潮,但單筆金額小,大型物流業者都專注在傳統大宗貨運上,對這塊新興業務興趣缺缺。但曾偉華看到機會:正因為沒人重視,反而給了獅威有翻盤的空間,他決定將目標鎖定在跨境電商物流。

推出集運、及時報價系統 解決跨境電商兩大痛點

選定目標,他持續深耕超過十年,發現台灣品牌進軍美國電商市場面臨兩大痛點:第一,報價流程冗長,傳統物流業者接單後都要與美國分公司或貨運代理業者調報價單,導致每筆報價需要一到兩天時間;第二,價格結構複雜,運費、清關、末端配送各有不同計價方式。

針對痛點,曾偉華推出兩大創新:系統化報價和集運模式。他將複雜的跨國運輸簡化為標準化的CBM(立方米)計價,透過分析大量歷史運輸數據,預先建立價格資料庫,讓系統能自動計算出運費。報價效率從傳統的24~36小時縮短為系統即時查詢,處理量提升近2倍。

同時建立每週集運制度,將零散的小貨集合成整櫃出貨,透過規模經濟降低成本,客戶不用等到湊滿一整個貨櫃才能出貨。而系統依據全球貨運價格,再算成集運價格,比傳統海運便宜2~3成。這套創新計費系統還取得了新型技術專利及技術報告保護,成為台灣唯一以專利保護核心計費模組的物流業者,建立起技術門檻。

看清自己最不易 他積極培養破圈的勇氣

「經營企業跟人生一樣,最怕的就是看不清自己是誰。」他說。然而,要看清自己、要定位自己,不能隨波逐流,堅定選擇的路,一切都不容易。

當業界都靠人工確認報價時,他卻一直花錢做系統,光是開發成本就投入五、六百萬,還包括多次失敗的嘗試,「我在二代裡面很幸運,因為我父親很開放,才能讓我一直試錯,」他說。

當別人價格每天更動時,為了獲得品牌商與亞馬遜的信任,他的價格一季才調整一次,等於要自己吸收大起大落的運送成本,承擔市場波動的風險;推動集運要衝規模時,也面臨內部業務人員的反彈,業務質疑為什麼要犧牲單票高毛利去追求薄利多銷,明明可以賺8000為何只賺3000?

認清自己很難,定位自己後,踏出的每一步更需要勇氣。他分享, 商周CEO學院院長邱奕嘉 說過:「我很想要教你們勇氣,因為做一個領導者都要有勇氣才能破圈,但是勇氣很難教。」

也因此,學院除了上課,還設計各種壯遊課程,讓學員能爬雪山、到尼泊爾,明年還計畫要去西班牙朝聖,曾偉華每場都參加,為的是要做些不一樣的挑戰,生出勇氣。

「我們永遠都要去做一些挑戰,這些都會給領導人一些新的insight。」

勇敢,使他堅定前行踩出一條路,如今金匯國際物流的營收和獲利在12年間成長逾10倍,更獲得2025年亞馬遜全球開店創新服務大獎,成為台灣第一家獲得亞馬遜空運官方合作的物流商。

定位不是限制,當你清楚自己是誰,就有機會把力氣集中在一點突破,成為改寫產業遊戲規則的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