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是辛辛那提一個美麗的春日早晨。我當天下午才有演講行程,於是我離開飯店,走到附近一家咖啡館。買了1杯咖啡(還能免費續杯!)後,我走到店外面對人行道的露天座位坐下來。接下來的20分鐘,我沉浸在閱讀與品味咖啡的愜意時光中。

這家咖啡店不遠處有個計程車排班站,我注意到第二輛計程車的駕駛是一位年長的女性,她下車伸展筋骨,眼神望向我身後的咖啡店。不需要什麼超能力也能猜出她正在考慮進去買杯咖啡。

我起身走向她,問道:「想喝杯咖啡嗎?」

「那太棒了!」她回答。
「你喜歡哪種咖啡?」
「黑咖啡。」她的口味跟我一樣。

我走回咖啡店,用我的免費續杯裝了新的一杯,然後花了1美元多,幫這位計程車司機買了一杯咖啡。當我回來時,她正在口袋裡翻找零錢。

「別擔心,」我說,「這杯咖啡我請。」

我拿起報紙、準備走回飯店時,最後看到的畫面是她站在原地,說不出話,臉上帶著訝異和感激的神情。

那天,那1美元多,是我花得最值得的錢。

你今天早上醒來時,有打算改變世界嗎?

承認自己每天一早醒來就計畫要改變世界,聽起來或許有些誇張,甚至有點妄想。但事實是,不管你是否有意識到,你每天都在改變世界。

有時候,一個小小的舉動,就能產生巨大的影響。

你會影響配偶或孩子的一天,取決於你出門前怎麼與他們互動。一句貼心的關心、一個多花幾秒的擁抱,就可能讓他們整天的世界不同。而這些瞬間也會提醒你,在早晨急匆匆趕去辦公室、壓力重重時,什麼才是真正重要的事。

當你遇上一位司機突然變換車道,你沒有猛按喇叭,而是體諒他也是個會犯錯的普通人,你就在改變他的世界。當然,如果你選擇猛按喇叭、大聲咆哮,甚至比出粗俗手勢,那你一樣改變了他的世界——只是方向完全不同。

你同樣會影響你的同事、客戶、廠商,甚至是公司餐廳裡的工作人員——可能只是透過一個微笑,也可能是一個皺眉。

這些都不是驚天動地的大事,它們不會讓國際局勢改寫,也不會立刻找到治療愛滋病的方法。但誰能說,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動,最終不會在他人,甚至你自己的人生中,累積出深遠的影響?

每個人每天都在產生影響

你可以讀許多關於「如何產生影響」的書,也可能聽過老師、牧師或講者對你說:「去產生影響吧!」

但事實是:你早就每天都在產生影響了。真正的問題是——你產生的影響是哪一種方向?

「產生影響」的意思是,你影響了另一個人、一個群體,或是一個處境。要在人生旅途中完全「中立」幾乎是不可能的事。你關心他人、給予應有的尊重、禮貌的對待他人,這些都會產生正面的影響。

相反的,你忽視、批評、貶低別人,哪怕不是有意的,也會產生負面的影響。

關鍵在於,你要開始注意自己所帶來的是哪一種影響。正如我的朋友、也是重機騎士夥伴的吉姆.卡斯卡特(Jim Cathcart)說的那句話:「想知道更多,就要留心更多。」

你不需要問自己:「我今天有沒有產生影響?」當然有!你一定影響了某個人,也許只是一點點,也可能非常深遠。

你真正該問的是:我今天帶來的是什麼樣的影響?

一個人,也能帶來巨大的影響

我們需要時常提醒自己,我們對他人的影響,比我們想像的還要深遠。

1962年,迪克.喬丹(Dick Jordan)是丹佛喬治.華盛頓高中的一名新進教師。當時,他開玩笑的邀請學生們在千禧年的第一天早上,到市中心丹佛公共圖書館的西側入口跟他見面。到了將近30年後的約定日子,竟然有300位學生現身。

當記者問這些人為什麼願意來,他們的回答很簡單:因為他們覺得喬登老師是真心關心他們的。他不只教他們思考,更教他們質疑課本上的歷史內容。至少有一位學生,就是因為喬登的啟發而成為老師。其中一位學生的丈夫也來了,那是他罹癌過世的妻子,在臨終前對他提出的最後一個請求。

這個約定一開始只是個玩笑。那時喬登剛從大學畢業,手頭拮据,甚至還向丹佛學區的招募人員借了300美元,才有辦法從家鄉搬到科羅拉多。他那3年裡都穿著同一套棕色西裝去學校教書。

他對自己教的第一個班說:「我可以在2000年退休。那天我們應該約好在哪裡見一面。對了,每個人都要帶1塊錢來,因為我可能會很需要它!」

結果,學生們記住了這句話。他們真的帶了1塊錢來,最後這些錢全數捐給了天主教工人愛心廚房(Catholic Worker Soup Kitchen)。

*本文摘自今周刊出版《弗雷德因子

書籍簡介


《弗雷德因子【20周年精裝紀念版】:4個成就非凡人生的影響力法則》

作者: 馬克.桑伯恩 Mark Sanborn
譯者: 李志威
出版社:今周刊
出版日期:2025/07/24

作者簡介
馬克.桑伯恩Mark Sanborn

知名領導力顧問、專業演說家與暢銷作家,致力於幫助人們在平凡中創造非凡。他是兩位成年兒子的驕傲父親,與妻子達拉(Darla)居住在丹佛地區。

他創辦的顧問公司 Sanborn & Associates Inc. 長期協助各行各業的領導者精進管理能力與團隊影響力。曾擔任美國演講者協會(National Speakers Association, NSA)會長,並榮登演講者名人堂,獲頒該協會最高榮譽「卡維特獎」(Cavett Award),並擁有「卓越演說家」(CSP)資格。2019 年更被評選為「全球Top 30領導力專家」第5名。是全球各大企業與組織爭相邀請的講者,曾在全球五大洲、超過3,000場演講中激勵無數人。

代表作《The Fred Factor》榮登《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與《商業週刊》暢銷榜,自出版以來累積銷量突破200萬冊。其他著作包括《別把自己做小了!》(You Don't Need a Title to Be a Leader)、《弗雷德2.0》(Fred 2.0)、《安可效應》(The Encore Effect)、《潛力原則》(The Potential Principle)、《意圖的必要性》(The Intention Imperative)等,均深受全球讀者肯定。

了解更多關於他的課程請至MarkSanborn.com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倪旻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