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越來越多美國企業高層表態禁止員工在開會時使用手機、筆電。
摩根大通執行長戴蒙(Jamie Dimon)在今年四月致股東年度信中抱怨此事,認為這不尊重人,也浪費時間。
Airbnb執行長切斯基(Brian Chesky)日前也要求高階主管列出內部悄悄蔓延的問題,其中就有人表示太多員工在會議中查看手機或筆電心不在焉。
《華爾街日報》指出,這是很多企業長期面臨的問題,即便實施手機禁令、公開譴責,問題卻沒好轉。一些人正在嘗試隱藏WiFi密碼、罰款等新策略,但背後反映的是企業當前面臨的困境。
受到景氣不明影響,許多企業放緩招聘、企業層級扁平化,卻還要保持營收成長,代表企業的策略是極大化每一位員工產出,才能在員工減少的同時達成目標。
在企業以更少人力卻要創造成長的前提之下,代表會議成本必須被仔細檢視。因此,不只是禁用手機、筆電,《財星》(Fortune)觀察,各行各業高層都在緊縮會議規範,提升員工生產力。
例如,亞馬遜禁止使用Power Point簡報,董事長貝佐斯(Jeff Bezos)要求所有會議都必須準備一份6頁的預備文件。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完全取消所有一對一會議。影音平台Vimeo執行長摩耶(Philip Moyer)則要求每一次會議,都必須以客戶故事開始。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員工在開會時使用手機,很有可能只是在消化原先的多人份工作,《華爾街日報》認為,這應該被原諒。而美國製造、專業服務巨頭企業百威勒集團(Barry-Wehmiller)董事長查普曼(Bob Champman)就強調,「從沒想過告訴人們不要在會議時使用手機。」
手機有時也扮演推動會議高效進行的角色。人力資源公司Goodwin Recruiting執行長戴克(Andy Decker)不諱言,主持線上會議時,如果針對某個主題講太久,會收到同事手機簡訊,提醒他快結束、切入重點。他認為,因為該公司允許員工開會使用手機,所以會議品質更好。
這顯示,在會議時使用手機,本身不是罪過,關鍵是會議設計是否得當。
如戴蒙就堅持,只安排必要會議,所有參與者都需要準備充份,在會議前閱讀文件,開會時要準時開始、準時結束,而且每一場會議都應有其目的,結束後也應該要列清單追蹤後續工作事項。
面對這場會議用與不用手機、筆電的爭議。切斯基認為,手機和筆電是工具,它們本質上既不壞也不好,關鍵在如何使用它們。他也決定以身作則,除非有緊急狀況,否則完全不看手機。這告訴人們,企業如果要重塑會議文化,關鍵可能就在於領導者的行動。
資料來源:The Wall Street Journal、Yahoo Finance、Human Capital Magazine (US)、CNN
核稿編輯:楊少強
責任編輯:林易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