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上主管後的第一個月,最讓我緊張的不是KPI達成率,不是流程,也不是開會發言。而是「明明是上司交辦的事,最後卻是我當了壞人」的無力感。

記得第一次開口說:「我們這週進度落後了,大家可能要加班。」一位平常總是笑臉迎人的同事,立刻露出一種冷淡又無奈的表情。

就在那個瞬間,我清楚意識到,過去的我是「跟大家一起吐槽制度」,現在的我,變成了「被吐槽的人」。

為什麼升上主管,就怕當壞人?

很多新手主管的心裡都有一個矛盾:不想當討人厭的上司,也不願說出自己以前最反感的話,更怕讓人覺得自己變了。這種心情,其實是一種「擔心失去同事間相處溫度」的恐懼。

你想帶著大家把事情做好,但又害怕因此成為「冷血的管理者」。於是,你開始小心翼翼,不敢做太有爭議的決定、不敢說重話。甚至因為怕被記恨,乾脆自己默默加班,幫大家收爛攤,不想破壞關係。

這樣的你,很容易越做越累,最後甚至懷疑自己:「我是不是根本不適合當主管?」

「怕當壞人」的主管,背後常有一顆過度負責的心

那為什麼新手主管會特別怕當壞人呢?很多時候,其實是因為過度責任感和對情緒的敏銳度較高。

1.太在意別人的情緒

你總能察覺誰悶悶不樂、誰在小聲抱怨。你希望大家都和諧,也想成為被喜歡的主管。

請記住:主管的責任,不是被喜歡,而是讓團隊往前走。

2.把責任全攬在自己身上

當下屬出錯,你默默扛下。久而久之,大家習慣:「反正他會收尾」。但這不是溫柔,而是溺愛,最後可能會害了團隊。

3.想讓所有人都滿意

這是當主管最大的陷阱。因為組織運作本來就充滿取捨,你替A通融,B就會說:「為什麼他可以我不行?」

如果不敢立下界線,你就會永遠被卡在中間,進退兩難。

主管不需要當壞人,但要當「有溫度的界線管理者」

當主管,不是要變冷酷,而是要學會「溫柔但有邊界」。

1.同理≠同意

主管能傾聽,並不代表要妥協。很多新手主管會誤以為:「只要我理解大家的情緒,就該退讓。」但其實,同理是一種態度,決策還是要回到事情本質。

我在剛升主管的時候,曾經在一場專案推進會上,聽到團隊抱怨:「為什麼又要加班?」如果是以前的我,會直接回:「因為公司要求,沒辦法」。

但我換了一種方式:「我知道最近大家加班多,壓力真的大,可是這項任務很關鍵。我們先把工作分解成幾個階段,我來調整時程,確保大家可以完成而不至於過度疲勞,好嗎?」

結果會議後,雖然大家還是辛苦,但態度完全不一樣,因為他們覺得我不是在推責任,而是在帶著他們一起扛。

因此,當面臨團隊抱怨,但又有上層壓力時,我們需要先接住團隊情緒(讓對方覺得被理解),再提出可行的方式(展現你不是只丟任務,而是一起解決問題的人),把握「先談心情,再談事情」的原則。

2.有界線≠無情

有時我們不敢當下指出錯誤,但長期,其實害了團隊。當主管心軟到「怕傷害人」,反而會造成另一種不公平。

有一次,一位同仁連續3次把客戶的數據整理錯誤,我為了照顧他的心情,會議中都替他圓場,默默幫他改。結果整個部門開始議論:「為什麼錯最多的人不用負責?」

後來我改變方式,我私下請他來談,先給他安全感:「我知道你不是不努力,但連續出錯會拖累整個團隊,我希望幫你找出原因。」

我們一起檢討流程、提供他額外的資源和練習機會,同時也讓他明白錯誤需要自己負責。當他看到我不是生氣,而是幫他成長時,他反而進步得更快。

所以,當團隊犯錯時,我們可以採取以下行動:

  1. 分場合:公開場合保護人,私下再談清楚。
  2. 給出支持:指出問題時,馬上提供改善資源或方法。
  3. 規則一致:誰犯錯都一樣,沒有特權。

3.把「決定背後的邏輯」說清楚

很多新主管會直接下指令:「大家要加班、要改方案。」但當團隊不知道「為什麼」,只會覺得你情緒化。

所以,清楚說明原因,讓人知道你的決策是基於全局考量,而不是憑感覺做決定。

有次團隊接到一個不合理的臨時任務,大家當場很反彈。我沒有直接壓下去,而是花了5分鐘,把原因拆解成3點告訴大家:

  1. 這位客戶的重大價值(如果完成,能為後續合作開大門)。
  2. 我已經幫大家爭取到哪些資源。
  3. 我承諾加班後的調整方案。

最後我問:「我知道這對大家是額外的壓力,但我一定會和你們一起拚,大家願意嗎?」

那天,我看到原本一臉抗拒的同事,開始願意試著幫忙。這是因為人最怕的,其實不是辛苦,而是怕自己的付出沒有意義

給新手主管的3個自救方法

1.列一張「不討好清單」

回想1週內,哪些事你是為了不被討厭而退讓?

  • 不敢糾正錯誤。
  • 不敢拒絕不合理的要求。
  • 不敢點出問題。

然後問自己:這樣做,是為了團隊好,還是只是為了被喜歡?

2.建立「公開規則」

把規則制度化,如請假流程、加班換休、分工標準等,不要每次都用個人好惡來決定,減少人情壓力。

3.練習「回應衝突」,而不是逃避

當有人質疑:「這樣安排不合理。」

你可以這樣說:「我願意聽聽你的想法,但也希望你聽聽我的考量,我們一起找最好的平衡。」

這樣既不失禮,也能展現主管該有的穩定。

怕當壞人,是因為你還沒找到管理者的「新角色認同」

從執行者變成主管,最大的差別不是會不會做事,而是心態:你能不能接受,別人對你的評價,從「好不好相處」變成「能不能把事情做好,把人帶好」。

如果你一直把目標放在「讓大家喜歡你」,就很難全心專注在「帶團隊成長」這件事上。如果你曾經為了不當壞人,把所有責任都扛在身上。

請記住:你願意為團隊負責,不代表你要承擔所有人的情緒。真正的管理,不是討好每一個人,而是帶著溫度,做出該做的決定。

最後,送給每一位「怕當壞人」的新手主管:讓人喜歡你,不如讓人信任你。而做個讓人舒服的主管,不如成為讓人變好的領導者。

*本文獲「Livia Yang」授權轉載,原文:【菜鳥主管成長日記】從同事眼中的「好同事」到「壞主管」?新手主管心裡最難跨過的那道坎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倪旻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