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同仁,贊同的是你的能力或專業,還是認同你是一位值得信賴的領導者?

前陣子讀到林國榮老師〈「狀態學」時代來臨:為什麼領導力的下一步是內在覺醒?〉一文,林國榮老師提倡的「狀態學」,主要應用在以下領域:

  • 領導者與管理階層:幫助領導者提升內在穩定性,更好的應對挑戰,並透過自身狀態影響團隊氛圍與績效。
  • 個人成長與自我管理:協助個人提升自我覺察能力,管理情緒與壓力,並在變動的環境中保持清晰的判斷力。
  • 職場應對:在AI與遠距工作時代,持續學習與調整狀態被視為職場人士不可或缺的能力,擁有穩定正向的狀態才能脫穎而出。

衍伸來說,若根據「狀態學」的核心觀點,聚焦上述第一項「領導與管理」,以下是領導者的實踐指南:

領導者應該做的事:

  • 每日覺察自己的情緒與能量狀態,建立穩定的內在中心。
  • 用開放而非反應式的態度面對壓力與挑戰。
  • 創造心理安全的團隊氛圍,允許情緒與狀態被表達。
  • 用真實與覺察的存在影響他人,而不是只靠指令或數據。
  • 練習冥想、靜心或呼吸法,作為日常狀態調頻工具。

領導者應避免的事:

  • 忽略自己的狀態,硬撐著帶領團隊。
  • 用過度控制或批評的方式處理問題,造成更多焦慮。
  • 將領導力等同於「解決問題的機器」,而忽略人與人之間的情緒流動。
  • 忽視內在能量的消耗,長期處於過勞與失衡。
  • 以績效為唯一標準,壓抑真實感受與關係品質。

進一步而言,從領導者的捫心自問開始,領導作為該如何實現,有5個面向:

1.領導從「做」到「在」——狀態本身就是影響力

啟發:傳統領導強調「做什麼」、「達成什麼」,但林國榮指出,真正有力量的領導來自「我此刻是誰」、「我的狀態穩定嗎」。

實踐方式:

  • 會議前先進行1分鐘靜心或深呼吸,讓自己回到平靜而清晰的狀態。
  • 當情緒起伏時,不急著處理問題,而先觀察自己:「我現在是因為害怕?還是在防衛?」

2.當領導者學會穩定自己,也就開始穩定團隊

在高壓與變動中,領導者的「能量場」比指令更有影響力。你是否慌張、急躁、心神不寧,團隊都能感受到。

實踐方式:

  • 每天給自己10分鐘靜心時間(例如在上下班通勤、午餐後),檢視今日狀態。
  • 建立團隊「Check-in」習慣,會議一開始先分享每人此刻的心情或能量狀態,促進彼此理解與連結。

領導者必須時時提醒自己:

  • 你一慌張,團隊大亂。
  • 放下執念、不要杞人憂天。
  • 不要相信你的每一個念頭。
  • 反求諸己,不要成為思想囚徒。

3.從解決問題,轉向陪伴變化

啟發:領導者不是「解決一切的機器」,而是支持個人與組織走過變化歷程的引導者。重點不在找對答案,而是能否提供穩定場域與心靈安全感。

實踐方式:

  • 與夥伴談話時,減少「立刻給建議」的慣性,多一點「陪他釐清情緒與脈絡」。
  • 學會說:「這段時間你一定也不好受,有沒有什麼是我可以支持的?」

4.真正的績效,來自每個人的內在穩定

你無法逼出創意,也無法強迫別人信任你。但創造出讓人能「活出自己」的文化,遠比制定KPI去驅動員工的效果更長遠、強大。

實踐方式:

  • 鼓勵員工探索「高峰狀態」:什麼情況下他們最有能量、最投入?然後盡量設計工作條件去貼近那種狀態。
  • 開設「週五無會日」、「深度思考時段」等機制,讓人不是一直做,而是有空間去「成為」。

5.覺察自己的「能量漏點」

有時不是工作太多,而是你「能量流失」太快。很多時候,能量不是被任務耗盡,而是被情緒、焦慮、內心戲偷走。

實踐方式:

  • 記錄每天最耗能的時刻,思考:是任務太雜?還是情緒起伏?人際摩擦?
  • 建立個人能量補充儀式,如散步、寫日誌、短暫斷線、音樂、冥想等。

領導不是管理他人,而是先管理自己的狀態

隨著年歲過去,我驚訝的發覺自己心態越趨穩定,主要的轉變在於認知到:

  • 沒有人能全身而退,我們也不需要當全勝將軍。
  • 失敗本身不是重點,重點在於你如何理解失敗。
  • 世界真的沒空理你,你如何看待自己才是關鍵。

在混亂的時代,領導者將面臨諸多挫折與失敗,情緒管理成為必備技能。領導者不是英雄式的全能者,而是能穩住自己、看見他人、創造空間的覺醒者。

這不需要你完美,但需要你真實。當你願意看見自己的狀態,你就能帶領他人。

【附錄】領導者日常覺察工具表(每日使用版)

建議時間:每天早上起床後或工作前5分鐘、下班前5分鐘完成一次。
今日起始狀態掃描
1.我現在的能量如何?(1~10分,1=無精打采,10=充滿動能 )

答:

2.我現在最強烈的感受是什麼?

□ 平靜 □ 焦慮 □ 壓力 □ 好奇 □ 沒感覺 □ 其他:__________

3.我的腦中是否有某些「反覆出現的聲音」?

例如:「今天不能搞砸」、「這週績效怎麼辦」、「我是不是不夠好」

寫下來: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想用什麼「狀態」來面對今天?

例如:穩定、開放、信任、果斷、溫和

選一個關鍵詞:_______________
日間事件中的即時覺察(可重複進行)
當你遇到情緒波動、難搞對話、緊張情境時,請停下30秒,自問以下3句話:

1.我現在身體有什麼反應?

(例如:胸口緊、手心出汗、肩膀緊繃)

2.我真正的感覺是什麼?

(例如:被質疑、不被尊重、害怕失控)

3.我要選擇怎麼回應,而不是本能反應?

(例如:深呼吸 → 用提問代替防衛 → 延後回應)
結束日常前的狀態回顧
1.今天我在哪個時刻是「最像我自己」的?

描述那個情境: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天我有哪些時刻「失去中心」或被情緒牽著走?

舉一例: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重來一次,我可以怎麼調整自己的「狀態」?

□ 深呼吸

□ 延後回應

□ 覺察自己感受並說出來

□ 誠實的說「我需要一點時間想清楚」

□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

4.為自己今天的領導表現,給幾分?(1~10)

答:


*本文獲「Elvis Lin」授權轉載,原文:「狀態學」時代來臨──領導者的狀態比領導技巧更重要?!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林易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