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跟一位老朋友見面吃飯,我們認識超過20年,她氣色一直不錯,除了上班之外也勤練瑜珈,並考取瑜珈老師執照。她在會計單位工作,經濟能力有限,不曾做醫美項目,單純靠每天練瑜珈1小時的自律,加上飲食清淡和喝溫開水,就這樣過著上班族小資女的生活。
用餐到一半,我邊喝茶邊想到一個問題:「妳常看理財粉專,應該看過達人舉例,像是每月強迫自己存2萬元定時定額投入,經過10年或20年自然會有一筆錢。聽起來很容易,但大多數人因為缺乏自律而做不到。妳覺得每月2萬元定時定額對一般上班族可行嗎?撇除醫師或竹科工程師等高薪行業。」
月薪4萬元,如何投資2萬元?
老朋友總是認真傾聽,是我的良師益友。她想了幾秒後回答:「有些人確實自制力不佳,把錢花光,但即便自律,其實一般上班族也很難做到。就像我是聽你的建議早早買台積電,但張數很少,現在漲這麼多也只能買零股。算算就知道,一個月賺3萬多,扣除2萬元定時定額,只剩1萬多要花在三餐、通勤、保險費和房租,怎麼算都不可能。」
我繼續說:「但妳這樣算不對,除非是剛出社會的新鮮人,現在雙北缺工嚴重,月薪4萬多比較常見,我指的是包含年終獎金或加班費,一年約48萬,算起來就是月收入4萬。再加上住家裡不用房租,就省下許多費用。」
老朋友立即反駁:「不對,住家裡也要給媽媽一些補貼,我一個月給1萬,其他人的父母可能要更多。有些父母手頭緊,突然多要5000元,同住一個屋簷下的家人能說不嗎?就算每月真的有4萬元,扣除2萬元投資用,只剩2萬,給家人1萬後也只剩1萬。別忘了我單身沒結婚沒小孩,如果是結婚、有孩子的上班族,哪可能定時定額2萬?」
薪水5~6萬,才可能月投資2萬元
我思考了幾秒問:「依妳專業會計的看法,每月收入多少才比較能執行這項投資計畫?每月定時定額投入2萬元,放10年或20年,至少要多少收入,可行性才比較高?」
她盤算了一下說:「不談醫師、科技業那些人,而且也幸運的能住家裡、不用負擔房租,我覺得每月5萬應該勉強可以做到理財名人說的方法。如果月薪6萬會更好,但這已經難倒很多人,傳產業可能要做到中階主管才有這個薪水。」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要外出租屋上班的人會抱怨,覺得很多理財成功案例,是因為當事人能住家裡。這條件真的很有幫助。」
由於我以前的經濟環境不是很好,認識的朋友也不會是富家子弟,多數朋友的家境都蠻辛苦的。老朋友的父母從小就分離,不過他們幾個手足跟著母親感情都很好,妹妹結婚搬出去,但彼此還是常常聯繫。
過度消費毀人一生
記得將近20年前,這位好友還消費過度,覺得信用卡分期金額看起來很小,每次都繳最低金額,不知不覺利滾利、累積了一筆卡債。偶然一次聊天知道這件事,我破口大罵她一頓。
現在想想,年輕時真是熱血,都不怕得罪人。畢竟當時她還是年輕女性,愛買東西也是正常。我常再三叮嚀她千萬不要欠卡債,趕快還掉,還勸她最好把信用卡剪掉,因為沒有自制力的人不要有卡比較好。尤其家裡環境不好,還學別人每年出國旅遊,要怎麼存錢?
如果老朋友當年惱羞成怒,我們或許也沒有今天的交情了。隔了這麼多年還是會聊起這件事,她很感謝我計算卡債利率的危險性讓她明白,過度消費絕對會毀掉一個人的一生。對於家中有長輩庇蔭的人來說,怎麼買怎麼玩是人家的事,但對於我們這種家境不好的人來說,沒有自覺就永無翻身的餘地。
我也很慶幸當年沒有客套含糊,不然後果不敢想像。看著老朋友現在慢慢累積積蓄,有了一些股票資產,雖然離購屋還有一段距離,但總比一開始的原點要好太多。
想住蛋黃區?遠離市中心,但接近捷運站的房子也不錯
老朋友也分享了一個租屋選擇的方式,我覺得頗有道理,可以分享給出外打拚需要租屋的讀者。
「我家雖然還沒錢買房,但租屋經驗豐富。很多人硬要住靠近市區的地方,租金當然貴。例如在忠孝新生站上班的人,可能想租附近或相隔1、2站的地方,但因為市中心很貴,所以會挑選離該站捷運站比較遠的房子租,導致最終其實沒有比較省時間。」
「挑房子的關鍵是多快可以進捷運站,只要能進站一切都好談。例如,我寧可租比較遠、大約3到5站的地方,但從家裡走到捷運站只要5到6分鐘,比直接租市區卻要走10分鐘才會到捷運站更好,而且房租更便宜。」
總之,「多快可以進捷運站」是重點,而不是非要擠在蛋黃區。
強化本業很重要,因為光靠理財就翻身,往往是美化過的,真實狀況是先要有一筆錢,或是要有強韌的本業。很多人都懂投資的重要,可是沒處理好開銷,每月可用的錢就剩沒多少,也很難再談下一步。
老朋友都很珍貴,能暢談往事,也能分享工作點滴。我們可以和好幾百人保持友好關係,但真正的朋友,不會是只在街上停下來寒暄幾句的人,也不是落魄時避不見面的人。
真正的朋友會在你遭逢巨變、跌入谷底時出現,會竭盡所能幫助你,甚至當頭棒喝點醒一些事情。好朋友也是珍貴資產,隨著時間複利成長,成為影響我們一生的人。
*本文獲「畢德歐夫」轉載,原文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