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參議院選舉已落幕。有部分觀點認為,執政黨未能獲得過半席次,將導致日圓大幅貶值、美元進一步升值,然而外匯市場仍保持平穩。市場焦點已轉向對美國經濟景氣與通膨的疑慮,越來越多預測指出,日圓與美元皆面臨賣壓的「雙輸」局面。
日美長期利差與日圓匯率高度連動。過去利差擴大時,日圓傾向貶值;利差縮小則推升日圓,但自6月以來,即使利差持續收斂,日圓仍呈現走弱的扭曲現象。
此異常現象的背後,是市場對日本政策將擴大財政支出的擔憂,也就是由財政惡化引發的「惡性利率上升」。
選前,在野黨提出包括減稅在內的財政擴張政策,也引發市場對日圓貶值的警覺。然而,日圓貶值並不必然會推動資金流入美元。
當日圓一度貶至1美元兌149日圓時,金融資訊公司QUICK於7月17日召開金融市場座談會。儘管逼近150日圓的心理關卡,與會市場人士反應卻異常冷靜。
人們普遍預測年底匯率將回到1美元兌140日圓左右,而非進一步貶值,甚至會有升值反轉的可能性,認為140~150日圓的盤整區間仍將維持。
市場風險顧問深谷幸司指出:「市場焦點正從日本政局,轉向川普的未來政策與美國經濟走勢,」他預測:「到年底時,美國經濟疲弱會浮現,美元買盤將受到壓抑。」
川普政策的主軸包括關稅與抑制美元升值,這兩者都可能提高通膨壓力;他主張的大規模減稅亦恐帶來「惡性利率上升」,加深市場對美國經濟前景的疑慮。
資金的動能,正從日本的財政擔憂導致的日圓貶值,轉向美國經濟惡化導致的美元貶值,下一步資金將流向何方,備受關注。
瑞穗銀行分析師唐鐮大輔指出:「在3大主要貨幣中,歐元是最穩定的買進標的。」德國經濟逐步復甦,南歐的財政風險也未惡化。
瑞穗銀行根據CFTC數據顯示,投機資金減少日圓多單、增加歐元多單,歐元對美元的淨多單創下自2023年12月以來新高,顯示市場資金正自日圓與美元流向歐元。
若3大貨幣匯率出現變化,可能預示日美經濟局勢的轉折點已悄然逼近。日本內閣府7月7日公布的經濟動向指數,基調判斷4年10個月來首度轉為「惡化」。在參眾兩院皆為少數執政後,政權運作難度勢將升高。
至於美國經濟,雖市場普遍認為「將放緩但不至於衰退」,但若對日本經濟的疑慮持續擴大,不排除出現日圓對美元與歐元持續走貶的「日圓獨輸」局面。
(本文轉載自日經中文網,不代表本社立場)
更多日經中文閱讀:
日元對主要貨幣「一家獨輸」
美國關稅引發的通膨有限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倪旻勤